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双主体”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双主体”

作 者:张 伟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 271200)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和谐的,在体育教学中也应开展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身心和大脑起到调节的作用,缓解学生的精神疲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术动作要领,身体得到锻炼,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会技术动作要领,为什么体育锻炼,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使他们自身可持续发展。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学在实现这个目标上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双主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主体性都能够发挥和发展,培养“兴趣教学”,从而都具有可持续性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师生双边活动。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锻炼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落实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上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从老师“要我锻炼”转变为“我要锻炼”。通过引导学生“兴趣选择、兴趣练习、兴趣评价”,以“兴趣教学”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充分机会。
         为此,第一,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双主体”学生与教师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一些知识性的、基本的东西必须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的角色,一定发挥好主导作用;而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对一些小的环节去尝试、去发现、去做。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体”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去学习锻炼。
         第二,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形式和难度的练习。坚持时间长了,学生就学会并习惯了自己选择,学生对待学习、锻炼就有了主动性,也就是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生新的知识及技术要领、技能时,一定要先引导学生去摸索探究,让学生主动去尝试,不能“填鸭式”教学,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动作该怎么做。让学生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让他们在多种选择中,在“有价值的弯路中”去迷惑,去领悟,从而帮助他们真正获得锻炼身体和娱乐自我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形成一种能力,运用于自己未来的健康生活中,从而享受体育,从中得到乐趣。
         人作为一个活动的主体,他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持“双主体”观点,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应作为主体,也就是说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得到发展和发挥,教师要在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等方面提高、发展,他们只是在不同方面、水平上存在着差异而已。  
         想对于教师而说,他们是授业、解惑者,由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所以教师首先要独立自主的发挥其作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开始学知识、学技能,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同时,首先也要把学生确立为教学主体,并且形成一种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发展,实现教学活动中学生全面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大家庭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教过程中要渗透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行为养成习惯、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又是培养和发展教师自己的主体性过程。对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每个教学过程都不能够重复,都要有创新,要新颖,是复习与创新的结合体。因此,教师每天都在经历对教学过程的不同认识过程和对教学的不同的情感体验过程,完成这种认识过程和体验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又使教师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运用教学客观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的能力,使学生对主体性的认识得到提升,教师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双主体”得到充分体现。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实现主体性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在实现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启发,通过教师主体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主体也要有“我要学”的精神,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才能根本保证教师和学生主体进行积极主动活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动的,是双边的活动,教师是主体,那么学生就是另一个主体,学生既然也是主体,那么就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想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培养和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学习、练习中学生自己去摸索、探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消化所学(下转第55页)(上接第28页)知识,掌握技术要领,教师想办法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走向正确轨道,使学生的身体、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还可启发学生,把教学任务以游戏的形式体现,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尽量让学生创编出比较新颖、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努力、拼搏、团结精神的游戏活动。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活动中的主体,都承担着主角的角色,但这两个“角色”既“双主体”的发展水平,所面临的客体是不同的,因此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发展又可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在两个主体性的相互作用之中,学生不断得到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协调的活动统一体中。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设计好每堂课,还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学生积极踊跃的投入到学习训练当中,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