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加强科学训练,提高短跑力量

加强科学训练,提高短跑力量

作 者:陈笑芬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五中 325101)

  短跑项目隶属于体能类项群,从动作结构看是周期性运动,其突出特征是创造最高速度。发展力量作为训练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最高速度能力,现代短跑运动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以及在高速跑动中的放松技能。传统的短跑理论强调后蹬,破坏了用力的连续性,会使身体重心轨迹波动较大,降低了整体运动的效果,影响运动成绩。在传统短跑理论扶持下所进行的传统的短跑训练,大多是以垂直面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这些练习是与现代短跑技术要求相违背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短跑运动的成绩起负面作用。
  现代短跑运动技术崇尚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人体的自身运动技能来创造最大的专项运动速度,并非是采用大负荷训练获取绝对力量成分,因此如何巧妙地进行力量的练习在现代短跑运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指那些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运动成绩的,又符合专项训练和比赛要求的快速力量练习。
  何谓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这是从事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前所必须明确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参与完成专项运动的肌肉群的力量”;“有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这些观点不乏有很大的片面性,我认为:“所谓专项力量,是指为充分完善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在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训练和比赛要求的力量。”换言之,即力量训练的要求必须符合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所表现出的动作特征、用力特征、肌肉工作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特征。
  决定短跑成绩的好坏,除临时发挥外,主要来源于平时有效刻苦的科学训练。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现代体育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传统训练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训练方法和手段。短跑的项目特点要求练习动作速度快,因此在进行力量素质练习时,应经常变换力量训练手段,测定各部位力量增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运动员所受到的刺激也有所不同,更能动员机体的潜力,提高速度素质。方法多样的训练手段对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素质与跑的动作幅度直接相关,尤其是髋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影响着跑时两大腿的幅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各种方法手段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1.爆发力
  爆发力就是快速力量,它对田径运动员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爆发力定义的界定在国内外田径训练理论界尚不统一,有关爆发力的概念在国内教科书上定义为:爆发力=力量*速度 。此外,对于诊断爆发力大小的比较,必须强调一定的外加负荷和一定的速度,在此种情况下,肌肉所发挥的力量越大则爆发力越大。为了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可采用在一定负荷和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增加力量的练习。
  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方法很多,但要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应选择那些比较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发展他们的爆发力。我们发现在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很多教练员经常采用较大的杠铃负重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这样往往会给运动员的机体造成伤,过早的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后期培养都没有好处,这一点在广大教练员中达成共识,现根据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对爆发力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2.以髋为轴摆动力量练习
  现代短跑运动,实质上就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有人曾形象地把短跑运动员的跑动比作为一个轮子在跑道上滚动,这并非没有道理。可见,影响跑速的关键乃是摆动,并非是传统理论认为的那种以后蹬为主的蹬伸,所谓的后蹬应认为是摆动动作的继续。因此,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练习乃是短跑运动员首选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常用的高抬腿跑主要是改善屈大腿上摆力量能力,如果把快速抬大腿和快速下放大腿相结合进行,增加练习难度,这个练习就接近短跑的肌肉用特点。
  3.以掌趾和踝关节为主的小肌肉群的练习
  资料研究表明,着地瞬间动作技术效果首先取决于掌趾和踝关节小肌肉群的退让收缩能力,但在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很多教练员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只重视大小腿等大肌肉群的负重蹬伸,致使训练走入了一个误区,因而使很多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停留在一定程度上而难有大的突破,我认为这一点是一定的原因所在。为此,发展掌趾和踝关节等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乃是短跑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4.摆臂练习
  摆臂练习在短跑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摆臂练习大都没有注意摆臂练习的质量和其重要性。实际上,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十分重要的一环。摆臂的方向、速度直接影响跑的节奏、速度效果,在进行短    跑摆臂练习中,应遵循“松、大、快”的原则,可轻负荷或徒手,并与跑的技术相吻合。所谓“松”,乃为“放松”,即是在摆臂练习过程中要使整个上肢的肌肉,尤其是肩部的肌肉放松,避免僵硬、紧张;所谓“大”,即是摆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要大;所谓“快”,即是摆动要快速,因为上肢的摆动与下肢的摆动是相互协调的,如果上肢的摆动做不到“快速”这一环,那么下肢的摆动也一定快不了。
  传统的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重视大负重量的杠铃练习,以及重视后蹬力量而忽略摆动练习及小肌肉群力量的练习,致使传统的短跑训练走入误区,从而导致很多优秀选手训练到一定程度便“练死了”,这或许便是影响我们短跑运动成绩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认识摆动技术原理,利用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提高快速放松跑的能力,加强趾、踝关节等小肌肉群的力量,重视爆发力、反应力量的练习,是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