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改革招生方式促进招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改革招生方式促进招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 者:顾宏钰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招生办公室 134300)

  招生工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今,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步入了招生规模稳定,生源质量全面提高,整体结构获得进一步优化的时期。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已经不再拘泥于高等教育大国的目标,而是将之定位为教育强国。然而要如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关键的还在于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能力。特别是对研究生的培养,当本科生已经成为时代一般性学历要求人才的时候,研究生作为进一步接受教育的人群,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对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这一点,在进行招生工作之时,招收研究生就成为了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第一道需要把好的关口。在行招生工作之时,一定要遵循质量是生命线,创新是主旋律的思想进行。
  一、 研究生招生需要改革的原因以及存在问题
  1.改革原因
  (1)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变化
  自从对大学生本科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与之对应的国家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满足于人力资源的简单输出,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为前提,而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响应国家创新型国家战略,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的主题。
  (2) 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变化
  随着2000年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2012年,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博士研究生共招生67216名,硕士研究生517200名。另外根据教育结构的调整情况,即有结构的纵向调整,也含有应用性和学术性的多样化的模式的教育结构调整,特别是横向调整,其调整步伐一直在不断加大。
  2.研究生招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改革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过度看重招生规模,忽视了招生质量
  在进行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过度重视生源数量,而忽视了对生源质量的控制,对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否符合学校招生要求考虑的比较少,多出现宁滥勿缺的现象,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2) 重初试,轻视复试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学生通过初试之后,一般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存在着普遍的重初试,轻忽视的现象。然而初试一般是书面考试的形式,因此,也使得学生能力多偏向于考试应试方面。造成的后果也就是许多学生能够获得高分,但是科研素质低下,创新能力不足,对研究生的后续培养埋下了隐患。
  (3) 教育结构缺乏整体优化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报考研究生的生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然而目前招收研究生的依据却依旧是学科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的,结果不仅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出现一定的困难,国家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出现了浪费。
  二、 改进招生方式,提高招生工作质量
  我国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力争招收优秀生源
  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学科上,然而学科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才培养上的竞争。一个学科中,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就在于优秀生源的招收环节。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我国存在大量的优秀生源外流的情况,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国内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非常大,特备是在基础学科竞争力方面尤为突出。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许多单位和学校招收的生源质量却并不是非常乐观。为此,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始加强对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工作,不仅促进了广大考生了解到了单位的学科优势等,还能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有效地提高了对人才的培养水平和效率。另外,许多高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也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吸引优秀生源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2.公平、公开、公正进行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直接涉及到考生的利益,不仅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同时对社会也具有重大影响,可以说,其不单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同时还是一项比较繁重的任务。招生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了招生单位对外的形象。所以,在进行招生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做到规范化管理,在进行录取工作的时候,一定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首先要有一套严密的科学招生体制和一套完善的招生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其次,要强化招生工作者的保密意识,保证整个工作有序进行。
  3.初试和复试并重,优势互补
  初试作为招生选人才的第一道关卡,要做(下转第7页)(上接第6页)好命题工作,确保命题的质量和科学性,不仅要突出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做到对考生其他方面相关能力的考察。这些年来,不断扩大对研究生的招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降低了生源的标准,此时就需要注意对生源的调整,认真思考扩招的合理程度,做好对学生层次的区分工作。另外,强调复试工作。笔试对人才的考察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点,因此,就需要用复试来弥补这一点,首先,应当在复试中相应提高导师的权力,其次,要提高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由于复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后期专业学习中所蕴含的潜能,包括创新精神和意识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考察。因此,复试一定不能忽视,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加大对复试的监督力度。
  4. 招生工作与就业相结合
  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需要输送到人才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何不合格,不是学校说了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才具有最终的话语权。因此,在进行招生工作之时,在安排招生指标时,应当结合市场需要,将招生工作与就业挂钩,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避免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
总之,招生工作并非指针对考生,其与国家政策,社会需要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改革过程中,也应当要与国家政策与社会需要靠拢,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海良.新时期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学庆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