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健康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健、康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环节。针灸推拿治疗与保健作为人们崇尚的自然疗法,以及其便捷、安全、可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社会对针灸推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怎样培养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针灸推拿技能型人才,成为当今高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最早的三年制专科针灸推拿专业在知识体系设计,课程设置诸方面都几乎是普通高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压缩版,实践证明,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方面未能达到预期设想。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也未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直至2006年教高16号文件的颁布,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提出以学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倡导教、学、做一体,从而指明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方向。我们在教高16号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对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现把初步体会略作总结,敬请同道指正。
一、技能实训一线贯通三年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教高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成为现阶段中国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里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界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的目标要求。医学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医学教育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健康,是社会上人人都关注的热点,因此,社会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制只有三年,在三年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获得社会的承认和信任,这是高职针灸推拿专业面临的严峻任务。我们以教高[2006]16号文件为依据,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突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性与确定性,打破原有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把项目分解成为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进行来完成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路进行了调整,重点突出技能的强化培训,我们的做法是从新生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即适时地开设了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实训课程,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意识,激发学生能力的潜在驱动。以循经点穴与推拿手法、针刺手法为切入点,循序渐进,从陌生到入门,从入门向熟练推进,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深化,从单纯的实训到与理论逐步融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增强其分析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能力目标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目标,使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精神,我们坚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从技能入门到技能强化,再到顶岗实习,不断强化,通过技能实训的三年一线贯通,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二、临床一线“双师型”教师授课
为落实“技能实训一线贯通”的教改思路,我们聘请常年在本行业一线从事临床工作,并且有多年授课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校任教。这些老师结合自身的体验,把自己对技能操作的理解与感悟,把握课程发展方向,优化教学内容,对具体的技术要点进行分解,通过面对面地示范、指导,学生从直观地简单的模仿入手,逐步走向规范的技能练实。老师从实训的初起阶段就严格按照手法的操作领教学,对体位、姿势与调身、调心、调息等环节,都提出一丝不苟的要求。教师边示范边讲要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从几十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来,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间,先教会怎样做,再讲为什么这样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听、认真看,细心观察老师的手法操作过程,牢记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经过反复模仿练习,做到心到、眼到、手到。经过老师的手把手地传授,使同学们掌握经络循行,穴位分布,针刺手法与推拿手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从传统的教室搬到有床位的实训室,改变了传统课学堂的氛围,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心理,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实训与独立练习相结合
在实训课上,教师反复演示手法、分解动作并讲解要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二人一组轮流扮作病人,相互体验,教师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最后组织观摩、交流并讨论。鼓励学生谈自己进行手法操作的心得体会,相互纠正错误。
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定力相对来说差一点,老师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实行有创新的表扬激励机制,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学生每天自主练习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同样存在着差距,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差距,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那就要同学之间进行比试,每周一次,找出操作手法好,操作熟练,穴位定位准确的好学生,在同学之中树立起“标兵”起到标杆作用,以促进学生不甘落后,争当先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后进生,同学们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在各方面也都对他们进行照顾,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让“标兵”同学对他们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共同使其进步。
在通过实训课的教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学生独立自主的练习,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动作要领认真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单一手法的操作。
四、技能比赛与考试相结合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促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同时,考试又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的考试,必将有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
原来的以教考分离为主的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以培养技能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在考试方面我们尝试以操作能力考核和基本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为引导与鼓励学生技能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实行平日的考核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平时的实训成绩占本科目总成绩的30%计入。为确保平日考核客观公正,增加实训的考核次数。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同时也能保证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技能。
与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相配套的激励形式是技能比赛。我们每学期组织技能操作比赛,把比赛作为技能考核的重要手段,比赛的成绩占考试成绩的50%。因此传统的理论考试让位给技能考核。技能操作试题多样化,内容包括经脉循行、取穴、定位、进针方法、艾灸、姜灸等,推拿的操作方法,常用火罐的操作方法,走罐的操作方法,滚法、拍发、抖法、揉法、捏法等基本手法的操作以及肩周炎、颈椎病等常见病的治疗手法等等,同时技能操作公平化,除了评委老师外,同时还有观摩的老师及同学,对比赛更公开、公正的进行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我们从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改革入手,思考与摸索、体验教学模改革的路子,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更适合高职教育考试的方法,我们希望能逐步突破传统教与考试的固有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身体力行地坚持以能力为核心,逐步推进评价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