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三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指导

浅谈三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指导

作 者:刘新春 (江西省鄱阳县柘港中心小学 333121)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媒体,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是人类从事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学语文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因此,教师有责任使每一位学生都爱语文,都尽可能学有所获。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三年级是小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前的一、二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了解、识记、运用多为散乱的、零碎的。思维也多表现出单一性,片面性;此后的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能较全面完整的看待事物、描述事物;思维也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其间的过渡阶段便是三年级。三年级要求教学上由对语言材料的个别感知转移到整体领会上来。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转折点。认识不到这点,工作中必然会无功而返;做不到这点,则会误人子弟。 
        一、读为主导,兼顾课外延伸,扩大学生语言积累 
        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是主要任务,教师接手这样的学生时要防止把学生看低或看高了:看低了,以为他们言语积累太少,说话语言还不成熟,什么都不能让学生尝试着做,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看高了,以为稍微示范一下,学生便也会分析课文,会尝试仿写,则是拔苗助长,只能使学生陷入迷茫困惑的境地。初读三年级时,学生还没有超越二年级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但也有了新的渴望和冲动。因而,教学时既要注意字词句的语言单元训练,又要拓宽语言文字训练范围;在片断、短文等语言材料的感知、记忆、运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语感,加大语言信息材料训练的能力与密度。
        想要增加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读范文,读课外书是一种好办法。对思维发展还不够,语言储存又有限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尤其好。对三年级学生去滔滔不绝地分析课文,字斟句酌地体味文本意思,无异于给山野村夫弹奏阳春白雪,只能曲高和寡。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胜过十遍百遍的课文分析。会读才会说,会说才会写。不会读书,读不好书的学生要能说会写是难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便是这个理。
        贾志敏老师教《镇定的女主人》一文时,就是在“读”上下功夫,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的花样不多,贾老师只在语音的高低快慢等上面加指导,但学生读的兴趣却愈来愈浓。女主人的镇定、机智;女仆的慌张;客人的称赞都在读中体味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体会才深,记忆才牢,也才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想阅读教学收效好,教学方法不能不讲。小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重,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去试读、试说、试演、试写。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指导教学。像学习《西门豹》一文时,引入角色表演,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人物特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文本的素质教育力度。
        当然,阅读教学中,仅靠读还是不够的,在“阅”上也得下工夫:读可以让学生知道写什么,阅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白怎么写。“阅”是带着问题看书,通过阅,使学生逐步做到长话(课文)短说(概括主要意思),也可以把一个不经意但有意义的细节说得更全面更具体。“阅”与“读”相辅相成,相互发展。
        二、“写”为依归,着眼模仿练习,提高学生语文技能
        写,是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写什么?怎么写?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三年级时,不仅仅要写字,写词,写句子,还要写段,写简短的记叙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是必然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特点。读是学习的过程,是吸收,是掌握语文文字规律,理顺范文写作思路;写是运用的过程,是释放,是情动而辞发的体现。读是为写服务,写是读的归宿。但从读到写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其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说,困难会更多。在读写之间架坡设桥,是读写结合教学的难点。这坡设得好,这桥架得稳,学生会有“一石二鸟”的收获。所以,学(读)课文时,做好写的准备工作,知道写时要从课文中找方法,找路子。
        三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可供写作的范例:《荷花》中关于荷花样子的描写;《翠鸟》中有关翠鸟样子与动作的描写;《画杨桃》中同学们的前后表现等都有可仿写的东西。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适当的补充写的训练,必会有助于课文理解,拓宽训练范围。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要真正掌握语言文字,最好的办法是掌握语言组合的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去反映、描写事物。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描写海中游鱼的片断后,及时总结出其语言组合模式:(总起句)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三个“有的”去说山上的花,林间的鸟或一些活动情形。这样训练确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学习时有人扶,有人帮,能学得更快更好些。三年级片断、短文训练上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一些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文章的一般思路就是扶学生上写作的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条路。
        对三年级学生,写作上不要强求百花齐放,也不要怕千篇一律,所有的幼苗刚出土时都是差不多的:一根茎,两片叶,但长大了自会千姿百态,自会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不过,写完后还要指导学生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片断、短文,与范文对比一下,找出不足之处,然后进行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写作成功的保证,好文章大多是改出来的。忽视改的指导,弄不好会前功尽弃。
        总之,在三年级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写,对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极为有益,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常用常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