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全家庭,一般是指因天灾人祸、父母离异而出现孤儿或单亲的家庭。尤其是现代社会,单亲家庭逐年增多,这使得单亲学生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这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给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家庭不健全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是高职院校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教育建议,以供参考。
一、了解家庭不健全学生的实情,因人制宜
对于家庭不健全学生而言,他们通常缺失家庭教育,存在情感缺陷,这就高职院校思想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若想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教师更需关注家庭不健全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第一、在开展思想教育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这是确保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在开学之初,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如调查问卷、师生面对面对话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与家庭情况,如有些学生时因为父母离异而导致家庭不健全,而有的学生则父母双亡,只能随着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抑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等。这样,可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性。同时,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应对这些学生予以更多的帮助与关怀。鼓励其他学生和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多沟通交流,然后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反馈。而老师不仅要做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者,也需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融入学生内心世界,关注学生言行举止、个人特长与兴趣爱好,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内心情感。
第二、对家庭不健全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时,教师应注意因人制宜。对于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各自的问题,因此在详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之后,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来合理而科学地制定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教育方案,以提高教育有效性,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形成正确的心态。如有些家庭不健全学生不自信,有自卑心理。在思想教育时,教师可对其"委以重任",为这些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其发挥才能,将注意力与精力转移至班级工作上来,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如有些学生因家庭不健全而导致品德不良。有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缺乏有效管教,抑或父母离异后,互相推诿责任,恶语相向。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感受不到源于家庭的关爱与温情,因而逐步产生错误的道德认识,缺少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易受社会消极现象或朋友影响,难以接受家长、学校的正面评价与教育。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则需结合不同实情,多多关注与爱护学生。同时,对其渗透法制教育,抑或进行严格军训,使其感受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抑或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团活动或文体活动,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教学过程中,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肯定与表扬,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风气摆脱心理阴影,健康成长。再如有些学生因为家庭不健全,而导致性格沉默不语,易产生悲观与沮丧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对于这类学生,则需多加关心与爱护。如教师与家长谈话,使其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关心学生生活与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如家长般以爱护之情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相互完成不同任务,以发挥学生才能。另外,引导学生理智看待家庭变故,使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将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双重教育
与普通家庭学生相比,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因其特殊生活经历而更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时,院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以让这些学生受到双重教育,形成健康人格。
第一、整合师资队伍。在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家庭不健全学生的情感状况与思想动态。因此,在教育体制方面,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教职者融入思想教育队伍中,以发挥两者的教育优势,提高思想教育效果。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与指导下,思想教育老师需要把握有关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二、整合思想教育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依照家庭不健全学生的相关心理,将思想理论教育与他们的实情有机结合,以让思想教育与学生心理情况更为贴近,促进这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共同发展。另外,院校还可聘请专业心理师在校进行心理讲座,使这些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情况,了解自己心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矛盾。同时,院校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同时安排有关教职者轮流值班来帮助家庭不健全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关爱,避免形成错误道德认知与行为。
三、完善家庭不健全学生关爱体系,以情育人
对于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家庭教育温暖。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学校应构建家庭不健全学生的关爱体系,让学生不仅受到思想教育,更感受到温暖、关爱,以消除心理问题。
第一、构建不健全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档案内容主要如下:影响这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关资料,如家庭自然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学生生活环境、对这些学生身心发展有极大影响的一些生活事件等。其次,是体现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的基本资料,如心理健康、个性品质、智力发展、学习适应性等状况。然后思想教育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与帮助下,记录号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思想动态,形成不健全学生个人档案,同时在后面的工作中加以跟踪与适时补充。这样,可多方位、全方面地研究这些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以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展开挫折与自信教育。家庭不健全的学生一般心理较为脆弱,然而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不可因学生心理脆弱而放低要求,而需对这些学生强化挫折教育,使其明白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想不到的变故,面对这些变故,我们更需增强信心,不畏困难,增强困难的承受力。其次,在开展挫折教育时,应增强学生的成功经验,使其增强信心与勇气。另外,教师可利用相关的现实案例来渗透思想教育,如让一些曾有过心理挫折或走出家庭不健全阴影的毕业生和学生展开交流沟通。由于处境相似,感受相同,因此,学生可易于接受思想教育。
第三、教师以自身情感来促进思想教育。在对家庭不健全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时,教师应以朋友身份与这些特殊家庭环境的学生展开平等沟通与交流,尊重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保护他们的自信与自尊;同时,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应以爱心与真诚来打动学生,为其他营造温暖、幸福的成长环境。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心理健康水平来提出择业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以减少学生工作迷茫。
总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家庭不健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构建家庭不健全学生的关爱体系,以情教育,使这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春霞.徐武俊.如何加强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才智.2010,(10)
[2]谢焱.高松.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家.2011,(10)
[3]何志红.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
梁 勤(1981-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
韦宁照(1984- ),男,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