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阅读教育,是作者在总结长期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外阅读学专著,参考国际PISA、PIRLS标准,结合我国青少年阅读现状,提出的全新阅读教育概念。
一、阅读的本源是广义的
国内外阅读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自从人类出现,就开始有了自觉的阅读;人的生命一旦诞生,阅读就已与生俱来。这种经验式的阅读,在文字产生之前,毫无疑问曾长久地存在过,凭借这样的阅读,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并创造出包括文字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阅读是人类最主要的认知过程,是人类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亘古未变。即使是在今天,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依据未来世界的人才教育研究提出的国际学生素养测评计划(简称PISA),对于阅读素养测评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具有参与社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以达至个人发展目标”。
文字的诞生赋予了阅读的准确性和可传播性,印刷术的发明为加速了阅读成果的传播与扩展,从根本上提升了阅读的价值和作用,人们可以先通过文字来理解事物、获取经验,大大提高了人类学习进步的速度。但依然无法完全摆脱人类最本能的以感知大自然、生活、生命为依托的经验式阅读。文本阅读的意义再构建特点,也同样佐证着文本阅读永远无法偏离读者的感知而纯粹地独立存在,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永远与读者的知识与阅历储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结。
在国际通用人才评价系统PISA对阅读能力的定义中,阅读能力被细分为理解、运用和反思三个不同层次的能力,这样的划分反映着阅读的本质与发展,是人类学习进步不变的方式。PISA同时要求了文本阅读的多样性与实用性。透过这些分解,我们并不意外地发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完全取决于当下聚焦的读书量或阅读率,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构建、生活实践与感知感悟。这些能力要求也早在2011年的语文教育课程标准中体现,在2017/2018年高考试卷中,这些能力都被涉及,大分值出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在2019年的高考语文大纲上也提出了相关能力要求。
二、广义阅读需要教育
在我国,长期以来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多的强调;近期,其人文性在轰轰烈烈的全面阅读活动中逐渐凸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理论的指引下,传统的阅读认为,阅读就是看书,局限于各类文本的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文化传承等方面。传统的校内、校外教育多采用大量自由阅读和多做阅读理解题目等基于文本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语言的建构性特点,这个特点赋予阅读更重要的地位: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还有思维,我们的阅读需要与感知与思维结合,达到内化应用的目的,我们把这样的阅读能力,称为阅读力。阅读之所以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民族软实力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因为阅读力的提升。阅读力是学习力的核心,是一种有强烈意愿去感知、审辨、表达文本内容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一切进步的关键力量。而对于这种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文本自由阅读是低效率、不可控的方法。
因此,广义阅读教育一方面要在社会中普及对阅读内涵全面理解,另一方面,当前多媒体充斥少年儿童的感官世界,全社会阅读力被碎片化阅读不断蚕食,仍有一些教育观点将图书阅读量与阅读力认定为直接因果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对少年儿童的阅读力做有效的保护和加强。
三、广义阅读教育的价值
1. 广义阅读教育为国家“全民阅读”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有经济和政治的复兴,还有文化复兴,国家的文化战略,需要“全民阅读”的质量作为保障。虽然现在“全民阅读”在全国搞得风风火火,线上线上,人山人海,但也出现许多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误导了很多做少儿阅读教育的机构,只追求让孩子看书,不把阅读的效果看作衡量一种阅读教育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这样的阅读教育无效也无用,不符合“全民阅读”战略的宗旨,不符合国家文化战略的目标,不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广义阅读教育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种形式化阅读教育,为有志于做真正阅读教育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标准。
2.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广义阅读教育愈加体现高度匹配的特性
近年来的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的一门学科,而语文学习主要依靠阅读,因此阅读又被称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高考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的阅读力。2019年高考大纲中明确“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而这种应对高考的阅读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并且内化,才能获得。因此促成整个社会教育系统,包括学校、家庭、校外,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力,才是高考改革的目的所在。而这正是广义阅读教育内在要求和教育目标。
四、广义阅读的四维阅读教育体系
書果星球四维阅读教育理论与课程体系是广义阅读的具体实施方案,贯彻“阅读,不止于看书”的指导思想,書果星球的广义阅读教育理论体系分为四个维度:T维兴趣习惯、X维思维感知、Y维视野体验、Z维思辨表达,具体而言:
T维度——兴趣习惯(阅读意愿)。内涵是激发兴趣、爱上阅读,让学生乐于并善于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学习知识,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并养成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愿。
X维度——思维感知。内涵是熟练掌握阅读方略,训练逻辑思维,提高信息提取、文本理解、整合分析、判断推理、联结引申、自我反思的能力。
Y维度——视野体验。内涵是实践体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世界与社会的感性认识与综合认知,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Z维度——思辨表达。内涵是构建同理思维,说写流畅、准确,表达形式丰富并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以扎实的多元语言积累与表现,提高个人影响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四维阅读理论是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对新课标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让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获取与视野拓展、人文传承与发展,更在于提高人们在变革时代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少年儿童。
五、四维阅读教育理论的实践
1.课程体系
2018年,書果星球基于PISA理念一致的四维阅读教育理论,先后研发了喜阅营、优阅营、卓阅营、创阅营四大阅读教育课程,简称“四营”,为开展校内外阅读推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工具。
●喜阅营 ,以阅读兴趣、习惯把手,提高阅读意愿为教育目标,给孩子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并有效提升孩子基础阅读力,解决孩子不爱读,不会读,读不懂三大阅读困扰。
●优阅营,以思维和感知为把手,以内化阅读内容为教育目标。通过整本书阅读流程,强力唤醒阅读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策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思维能力,结合生活体验,强化阅读思维、提高内化效率。
●卓阅营,以视野体验为教育目标,通过阅读世界,全方面提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同时积累帮助深度理解文本的感知,培养探索阅读的兴趣。
●创阅营,以构建同理思维、思辨表达为教育目标。学生对阅读表达产生兴趣,能实现多元表达,并结合阅读对象进行全面解读。
2.出版物
《21天阅读习惯养成手册》,2018年出版,小学1-6年级,每年级独立版本。基于四维阅读教育理论T维度教育目标,培养孩子的广义阅读习惯和思维,配以卡通人物与游戏场景,最大程度地尊重少年儿童天性,深受读者喜爱。适合校内班级、亲子阅读、培训班等场景使用。
《唤醒阅读力》2018-2019年出版,小学1-6年级,每年级独立版本。精选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使用書果星球九步整本书阅读法,带领孩子领略书中内容、建立逻辑、审辨思维,提高PISA阅读素养与写作能力。是孩子们校内外整本书阅读的工具和伴侣。基于四维阅读教育X维度教育目标,资深少儿书刊编辑倾情撰写。
《校园话剧团》2018-2019年出版,分为三学段适用,每学段8部剧,含剧本、台本。专业导演指导编著,0基础导演工具,是校内外社团活动、课本剧的排演的便捷工具。基于四维阅读教育Z维度教育目标创编,引导构建同理思维,提高综合表达力。
目前,上述课程与出版物均在教育一线的试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書果星球四维阅读教育体系以提升孩子阅读力为核心目标、用国际PISA阅读标准应对中国教育变革,在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四维阅读教育理论将引领广义阅读教育事业,为提升中国少儿的世界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阅读的历史》史蒂文·罗杰·费希尔 [新西兰].
[2]《阅读史》阿尔维托·曼谷埃尔[加拿大].
[3]《阅读力》聂振宁[中国].
[4]《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中国].
[5]《阅读的力量》斯蒂芬·克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