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作 者:庄伟彬 (泉州第一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研基地专项课题   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Fjjgzx18-114)

摘   要:青少年阶段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既要面临升学、择业的压力,又要调整与父母的关系、建立与同龄人的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伴随青少年的成长接踵而来。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并且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快乐学习。对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是国内目前相对忽视的领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带来对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新认识。
关键词: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一、研究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既要面临升学、择业的压力,又要调整与父母的关系、建立与同龄人的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伴随青少年的成长接踵而来。也正是由于青春期发展所伴随的情况的复杂性,以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分析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逐渐增多。
很多国家的学者都进行了本国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的研究。关于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最初仅简单的确定与主观生活质量的关联因素(人格、环境、行为),后来的研究试图理清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直至当前才更多致力于探明在主观生活质量、决定因素和影响三者间发挥作用的具体的心理与结构认知机制。研究更多的集中于由早期的大多强调消极心理现象,转为“积极心理学”,但几乎将公办和民办两种办学形式的中学生放在同一类型里研究,将民办中学中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列为专项研究的项目较少。
对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是国内目前相对忽视的领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带来对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新认识。本文也认为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民办中学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要求。同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中学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它更大程度上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要想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指标。通过实地调查、结果分析,笔者也期望能对民办中学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实证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笔者调查了三所民办中学 ,调查对象限定为初二 、初三年级的学生共 450人。其中,初二 205人 ,初三 245人;男生288人,女生256人,性别缺失值为 6。
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基础设施 、师资水平及师生关系、学校管理 、对民办中学的评价。每个评价项目根据满意程度分为 3个等级,满意为 1分 ,基本满意为 2分,不满意为 3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总体满意度分析
对于调查的10个评价项目,学生的的总体满意度如表1所示,按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教师教学态度、学校教室、学校日常管理 、师生关系、学校领导、德育工作、师资的稳定性、体育设施、实验设施、课外活动。由此可见 ,民办中学教师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师资的稳定性评价满意度不高 ,有 将近3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由此也说明了民办中学教师流动性较大。而目前,虽然体育已经纳入了中考的考试范畴,但巨大的升学压力仍导致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挤占,致使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情况评价最低,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此表示不满意。
 表1  学生总体对各评价项目的满意度
 
2.影响评价因素的差异分析
本文选用了性别、年级 、学校三个变量 ,对各评价项目进行多独立样本 Kruskal—Wal1isH检验,结果如表 2所示。其中性别变量在体育设施、师生关系和学校德育上表现出差异性,女生在体育设施和师资稳定性上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对学校德育的满意度低于男生。这与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有关,一般女生体育活动相对较少,对体育设施的要求也较低。同时,由于性格原因,女生一般不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关系比较融洽。而目前社会,两性道德发展存在差异,对女性规范约束较多,反过来导致女性本身要求较高的道德教育,所以对学校的德育认可度低于男生。年级变量在体育设施、实验设施、师资稳定性上有差异,对于这三项的评价 ,初二学生的满意度普遍大于初三学生。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随之而来的实验操作课和体育运动时间逐步压缩,致使他们对此的满足感降低。随着年级的提高,教师的变动是正常的,对于师资的稳定性的认识 ,初三学生评价低于初二学生,正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学校变量在除了师生关系以外的所有项目评价上均表现差异,且差异性显著。这说明了各个学校尤其是民办中学间办学条件差别很大,发展不均衡。
表2  影响评价的因素差异分

注:*** 差异非常显著  **差异显著  *有差异   /无差异
3.对于民办中学的评价分析
有关民办中学的评价,本文从学生在民办中学的就读感、对民办中学的学习环境评价、关于社会对待民办中学学生的认同以及对民办中学的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总体情况如表3。 对于在民办中学就读 ,只有3.2%的学生有自卑感,这和所调查的民办学校发展良好有关系。通过调查,就读民办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放弃了在公办中学的派位机会,这种情况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干扰了学生的认识 ,加上几所民办学校的成绩处于领先的位置 ,大部分的学生存在着自豪的心理 。关于社会对待民办学校学生的认同,约65%的学生认为较公正 ,毋庸讳言,这是当前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对于民办学校的学习环境,认可度较高,同时,对民办学校的发展前景,大部分学生也是很有信心的。
表三  学生就读民办中学的主观感受(见右表)
4.选择民办学校原因
对学生选择民办中学的原因调查显示 :75.7%的学生选择师资和设备 ,18.9%是不得已的选择 ,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很小。同时,对于学生最关心民办中学的方面分析显示 :47.2%的学生关心升学,40.6%的学生关心师资力量 ,也正与选择民办中学的原因相符。
5.失败归因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进行归因时常常存在一种自利偏好,更多的将自己的失败归之于外 因。在我国,对于失败归因,很多学者也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点,如韩仁生通过调查认为 ,学生学习中存在自利性归因偏差[引,徐学华等通过对私立学校初三学生的调查 ,认为私立学校学生在学业归因中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2008年第 10期)]。但本文的研究结果却与传统观点存在一点偏差,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7%的人认为学习不好是自身因素造成的,而认为由学校环境导致的只占 9.2%,而 归因于教师因素的仅有3.8%。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所调查的民办中学特有的资源、管理和成绩上的优势,这种客观情况学生还是比较相信自己的外在的学校环境和条件;其次,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致,现实中传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业失败时,通常不允 许学生进行外部归因,而是教育孩子要经常从自身找因素。在实际教育过程应该重视这一点,防止学生将失败看作一个内生的过程,否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表三  学生就读民办中学的主观感受
三、结语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对其学校的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较高的基础上,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首先,初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和身体素质提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实验技能课和课外活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在教学活动安排上,显性的或隐性地存在性别歧视,尤其是体育活动的组织上。所以,我们应避免学校运动设施主要为男孩所建 ,更多地增加一些适合女孩的活动场所。再者,目前民办中学在我国义务后教育阶段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由教师的不稳定性以及社会的不公平待遇等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其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的社会应该为民办教育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于胜刚.《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指标》.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2] 徐学华 ,孙志军 .《私立学校初三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特点研究》.中国健康理学杂志,200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