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教师,在组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应大胆尝试,努力探究,与幼儿一起进入音乐世界,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做到"快乐教学",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让孩子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欣赏中享受乐趣。
关键词:音乐欣赏;幼儿;乐趣
正文
案例:在一次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中,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教师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教学,虽然孩子们玩得很嗨,但仍然给听课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与不解。这节课中,老师虽然设计了图谱,但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带领孩子熟悉音乐,其他时间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包括分组活动、角色表演等,不禁让人要问:整节课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游戏活动完全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幼儿只是一种被动观看或倾听,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参与音乐活动的,就如同一只只牵线的小木偶,如果脱离了教师的指挥,幼儿则不能随音乐自主游戏,那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有什么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陶冶幼儿的艺术的审美情操,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所选择的音乐作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欣赏应是以学习如何听音乐、理解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曲目,是有效组织音乐欣赏活动的前提,是幼儿主动欣赏的关键。案例所选取的音乐《啤酒桶波尔卡》节奏明显,动感很强,幼儿非常喜欢,但是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只利用图谱带领幼儿简单地熟悉了一遍音乐,以至于幼儿在游戏活动对音乐茫然不知。
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时,既要考虑每一首音乐作品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又要考虑所选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符合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如果所选的是歌曲,需要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是幼儿熟悉、喜爱和愿意接受的,幼儿喜欢唱的歌曲或即将要学习的歌曲、童谣、外国儿童歌曲、民歌等,如《小白船》、《这是水兵》、《加油干》、《迷路的小花鸭》等。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学习经验少,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差,适合倾听周围环境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落叶的沙沙声等,所选歌曲曲调简单、柔和、故事性强像《大雨和小雨》、《让座》等。这些歌曲的歌词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实际,对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激发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有着积极作用,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二、给孩子自主选择辅助材料的机会
1.动作材料的选择
通过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这是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最自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与韵律活动不同,在欣赏活动中,选材条件侧重于反映音乐的性质,即动作与音乐在节奏、旋律、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的一致性。所以,为欣赏活动选材时,一般不宜选择复杂、陌生的动作,而应选择大多数幼儿都能自然做出的动作。要让孩子有自主选择动作的机会,能独立地对动作做出具体的反应。
2.语言材料的选择
语言材料是指含有艺术形象的有声文学材料,如故事、散文、诗歌、民谣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语言辅助材料时要从音乐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一致,即不仅是文学作品本身的结构、内容、形象和情感与音乐相一致。如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所配的故事与诗歌不仅其内容具有梦幻的性质,而且讲述和朗诵时应保持和渲染这种梦幻的性质。要经常让幼儿有机会自己选择音乐语言,并独立地对音乐做出反应,教师按音乐欣赏的要求划定大致的范围即可。
3.视觉材料的选择
视觉材料形象具体,如图画、雕塑、录像等,便于幼儿感知和理解,既能在时空中静止,便于幼儿从容不迫的反复观察,有利于感知和记忆;又能在时空中流动,便于与音乐同步流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动态化。
三、让游戏活动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能从幼儿实际能力出发,尊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的不同差异表现,单纯的欣赏音乐,时间一长非常枯燥,过一会儿幼儿就没有兴趣了。教学中采用传统模式,运用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教师教得乏味,孩子学得也无趣。借助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形式,不仅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生动活泼地开展,使幼儿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现,能够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刻,从而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内容情绪编成游戏来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如小班欣赏歌曲《两只小鸟》:教师一开始戴上小鸟头饰,模仿鸟飞,教师说:"今天老师当鸟妈妈,你们当小鸟,我们一起学鸟飞,好不好?"于是带领幼儿学鸟飞。等幼儿学会了鸟的基本动作之后,然后再欣赏歌曲,一边听音乐一边唱,并进行表演:"两只小鸟停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东东……"教师教幼儿按节拍一下一下地飞,双手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这样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生动形象地边唱歌,边舞蹈,边游戏,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很容易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让孩子真正地走进了音乐活动中去。
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充满乐趣地进行游戏,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如欣赏民间音乐《采茶扑蝶》,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我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出现,幼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情景。此时我也注意自身情感投入的程度,以采茶人的角色参与其中,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情感的体验。如在欣赏歌曲《走路》的时候,在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动物走路的样子,自己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学小兔蹦蹦跳跳的模样;和幼儿一样趴在地上学乌龟爬呀爬……幼儿在教师情绪的感染下唱呀笑呀,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熟悉了歌曲,同时也尽情地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其内在的美,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让孩子在音乐欣赏活动享受乐趣,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许卓娅著.
[2]《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楼必生.屠美如著.
作者简介
张秀华(1977-) 女;池州东至县人;学历大专;专业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