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凝聚教育正能量,引领实现“少年梦”

凝聚教育正能量,引领实现“少年梦”

作 者:陈思韵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心小学,广东 528300)

 摘   要:新时代的辅导员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为队员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使他们能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关键词:正面的思想教育;健康的集体舆论;可行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少先队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如何将少先队员培养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党的优秀接班人,是少先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队员们心中播散真善美的种子,从而激励和引导他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呢?
一、坚持正面的思想教育,培养队员正确的人生态度。
小学阶段的人生观教育主要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相结合。因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中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最初级的正确人生观。辅导员老师要坚持正面教育,通过有机渗透,把高尚的思想、正确的观念渗透在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易于感染的英雄事迹、形象生动的绘画、朗朗上口的诗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作品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同时,以学校大队部评选的班级“金苹果”、学校“金苹果”、“红领巾之星”、“星级队员”及“星级孩子”事迹为抓手,引导队员们学习身边榜样的闪光点,将榜样的先进品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言行,从而促使队员们养成良好的品行。平时结合队员们的日常表现,根据学校每月评选一次的“金苹果”评选制度,逐级评选出“金苹果”队员,引领队员们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树立健康的集体舆论,增强队员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个班级树立了健康的集体舆论,它就会成为队员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利用群体的氛围教育队员,不但有利于队员变得更加自律,还有利于提高队员的是非辨别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克服不良作风和养成良好的品质。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密切注意班级队员的舆论倾向,要有意识的把舆论中心引向健康的方向,不让不良风气在班级抬头。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勤下班,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好思想,批评不好的事、不好的思想。表扬和批评可以由辅导员老师进行,也可以组织班队会发动队员进行讨论互相讨论商议。通过对队员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把舆论中心引导到健康的方向上来。例如,班上的小伦同学,由于母亲长期患病不能工作,爷爷奶奶年纪大又没有退休金,全家上下就指望父亲一人打散工维持家计。坐在他周围的同学得知他的情况后,有的在课后主动辅导小伦功课,有的把自己用不完的文具借给他用,有的把课外书借给他看,但也有的队员私底下嘲笑他……得知这种情况后,为了在班级传播正能量,以形成同情、关爱和尊重弱小的氛围,我在班上组织了讨论会,让队员们各抒己见,最后通过引导,队员们得出了结论:我们要同情、关爱和尊重家庭和学习都有困难的伙伴,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
三、优化可行的学习策略,发挥队员的学习潜力
学习是一个队员的天职。辅导员老师在培养队员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队员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更充分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使队员向着更高、更强、更优的目标攀登。对待成绩优秀的队员,侧重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选择核心知识让队员进行探究,鼓励队员自己主动钻研教材、分析归纳整理教材、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增强队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待成绩中等的队员,侧重于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对待成绩落后的队员,侧重于深入地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有针对性的帮扶。比如针对由于成绩差而怠学的队员,多用成功策略;对意志薄弱而怠学的队员,多用励志策略;对于学困原因较复杂的队员,采取多样性的转化策略,多管齐下。同时,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子”助学活动,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课外,辅导员老师要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掌握队员们的情况,此外,还要常找队员谈心,及时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困惑或心理问题,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疏导,使队员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例如,班上的小彤同学,由于在月考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经过了一段时间情绪还是不好,在学校里话变少了,在家里也比较沉默。后来,通过与她交谈了解到:原来,小彤同学因为在月考中没能考好而不开心,身为班长的她怕同学、老师看不起。得知这一情况,我主动与小彤同学交流,我从试题的卷面情况谈起,与她一起分析答题情况,找出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同时,明确地告诉她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也不代表自己学不好,老师更不会看不起她,然后委婉地给她一些学习方面的建议,经过这种形式的疏导和分析,小彤同学的情绪很快就调节过来了。
四、搭建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助力队员和谐地成长
良好的家校沟通能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能促使辅导员老师更好地了解队员,更有效地教育队员;也能使家长与辅导员老师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矫正,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例如,我班的小锋同学在班上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惹是生非、捣蛋无所不干,每一次“事件”基本上都与他有关。不要说任课老师看见他头疼,就连队员们也不情愿与他一起玩,因为他老爱欺负人或恶作剧。有时候,有同学从他身旁经过时,他装作不小心把脚伸出去绊倒别人;有时候,趁坐在他前面的女同学不注意,用笔弄别人的长发;有时候,在课堂上故意坐不稳摔倒在地惹全班发笑;有时候,把自己的纸屑垃圾扔到别人的座位上等等。受了委屈的队员跟老师投诉时,他还敢反驳,不接受批评。针对这些情况,我与小锋同学的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合力扭转小锋的不当行为。
时代在变,教育在变,队员在变,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除了依照传统方法指导队员们通过开展活动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外,还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为队员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使他们能全方位地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志蕊. 建立优良班集体的基本要素[J]. 云南教育,200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