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来点“实用主义” 加点“现实色彩”——“优化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来点“实用主义” 加点“现实色彩”——“优化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作 者:高良桥 (广东省怀集县怀城镇城南初级中学 526400)

 摘   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无需赘言。古诗文,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使学生浸染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试从“凸显古诗文的‘功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等方面,浅述几点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兴趣;联系生活
在新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依然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可见古诗文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它丰富的人文营养,是熏陶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中学生不应或缺的精神食粮,其对学生精神境界,气质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均是深远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修养,积淀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门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从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考核等方面,我们都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分量。然而,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方面,的确还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提升。无可否认,当下中学生的古诗文综合水平还不高,我们老师通过古诗文引导学生领略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那么,我们该怎么做?笔者浅述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之“有用、可用”,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魅力、生命力
这些年来,“韩”流盛行,从穿着饮食到影视娱乐,韩国文化大行其道。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放眼于我们的学生,他们大多喜欢韩剧,喜欢吃寿司喝奶茶,而对于传统文化——就说古诗文吧,他们真心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了解到,一是试题里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高难度古诗文考题吓怕了学生,学生对古诗文望而生畏。二是学生觉得古诗文就如同古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古诗文给学生的距离感太远了,而且学生觉得古诗文无用。基于这样的症状,我们可以开出如下的“传统”方子:
(一)善用激将法,可直戳学生的短板,促其“高度重视”。
既然很多学生都觉得古诗文是古董,“没什么实际作用”,那就想办法让学生觉得“实际上并非如此”。
每当我在某个班级第一次上古诗文课的时候,我总是精心设计一个环节,挖一个坑,给学生一个下马威,用激将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和热爱。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文,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要下大力气,花大苦工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巨大魅力和蓬勃生命力,让学生由衷热爱古诗文,从古诗文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
古诗文尤其是古诗词,的确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大瑰宝。其语言之美、音韵之妙、意境之深远,真可谓美不胜收。此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古诗文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生从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引发其在思想情操上的积极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巨大魅力和蓬勃生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教师首先要注意避免应试教育的影响,少讲些关于考试的说辞,别一上课就说这篇文章是中考常考的,我们要分析这篇古诗文某某方面的写作特色等话语。我们就不可以上一节纯粹的欣赏古诗文的语文课吗?况且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与应试教育并没有冲突。
2.在一节古诗文的教学课中,我们要注意循序渐进,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领略古诗文之美,切忌直接板书——把教参上关于课文赏识的语句直接呈现出来,塞给学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会到古诗文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就会爱上古诗文,就会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有机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古诗词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传统文化可近、可爱、可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最近一两年,古诗词文化变得活跃起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古诗词学习热潮。这,不得不说是中央电视台的古诗词节目所引发的。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要想办法盘活古诗词,让其进入现实生活,与现代人亲密接触。
(一)让学生知道,当下流行的东西跟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例如,2017中国新歌声的人气学员张泽,他是一位Beatbox(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节奏口技)歌手,他的Beatbox演技惊艳四座。但学生未必知道,林嗣环《口技》一文中表演者,那才叫出神入化,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尽管Beatbox与古代的口技有所不同,但采用的表演形式和追求的效果都是一致的。
(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学习生活中适时引用古诗文来表达情感,那表现力用时下流行语来说,可谓“爆表”。
例如,当觉得委屈时,别老是说“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说一次两次觉得时髦,说多了就不好。但你引用古诗文“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放下顾虑,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写古诗词。
我们不妨先从简单的“仿写”开始,例如让学生仿写刘禹锡的《陋室铭》或者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填写简单的宋词开始。学生若能写出古诗词作品,定会欣喜若狂,必将会更加喜欢古诗文,更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着力营造古诗文学习的大环境和大氛围,并从细处着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要有总体的规划,要将优化古诗文的学习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去细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古诗文专题活动周”,邀请地方名家开设专题讲座等。
在细节方面,校园广播站要开设古诗文栏目;学校的游园活动中猜灯谜的内容少些“脑筋急转弯”,多些古诗文元素……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使人灵秀,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变得更加文明和高雅。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那些优秀的人格品行,正是我们现代人需要传承和发展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因此,我们要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领略和品味古诗文的魅力,让学生在古诗文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建.熏陶——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EB/OL].
[2]佚名.古诗词与传统文化[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