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乡土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乡土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卢领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 530114)

 摘   要: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将乡土资源引入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经验总结归纳于此,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乡土资源
前言
什么是乡土资源呢?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省、市、县、镇、社区(村)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我们学校所在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我们能利用的乡土资源是与广西、南宁、武鸣、两江有关。合理的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乡土资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下面笔者先简单论述乡土资源的教学价值,继而重点总结相关教学实践。
1、在课堂中引用乡土资源的必要性? 
1.1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需要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用到的素材大多与本地的实际没有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收集乡土资源素材是为了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服务社会"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引入我校(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教师参加义务劳动的图片。先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学生对图片往往都比较感兴趣,这远比上课开始,就直接问学生什么是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这类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评价图片人物的行为,也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了,学生自己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兴趣也会变得愈加浓厚。因此,笔者认为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也能更轻松地掌握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了解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及参加公益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1.2是加强德育教育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把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爱家庭,立志为家乡贡献力量。例如:从2018年起,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的路线经过我们镇所在地,我们可以利用这件事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比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我们同样可以引入广西防城港峒中尖峰岭哨所长:陆兰军边境线上的无悔坚守这一乡土资源,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再比如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法"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也不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已经违法,更不清楚违法有真正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后果。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引入"广西南宁男子杀人后潜逃15年被抓"的视频,引导学生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难逃法律的制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
这些看似平凡的乡土资源,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道德认知,做一个有健康思想、有良好品行、有法律意识的社会人。
1.3是突破教材重难点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有些内容偏难,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仅仅是用教材里的素材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得透彻。因此必须寻找学生身边的素材应用于课堂,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比如教学"关爱他人"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张义英老人的视频",先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对关爱这种行为有所了解,思考教材P77-78,然后导入乡土资源:2018年11月14日,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全体教师响应上级的号召,为扶贫和慈善活动进行捐款。设置如下问题:①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如果是你,你会怎 么办?②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办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通过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将看似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具体的展示出来,同时将教材内容和乡土资源内容进行对比探究,让学生在两种行为的对比中快速地理解"关爱他人"的行为界定,也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关爱他人"需要策略,教会学生做一个有爱的人,懂得奉献的人。
1.4是符合《道德与法治》中考的需要
目前,我们区中考的命题指导思想之一是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教学实际,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把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成绩。
2、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用乡土资源呢?
首先是要收集符合教材内容的乡土资源素材。通过利用网络、电视、微信等来收集图片、视频、文字素材,也有本校教师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努力寻找、挖掘乡土资源与教材的结合点。……例如:在网上收集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志愿者上岗的视频;本校教师参加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安保志愿者的图片等。
其次在课堂中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组讨论、分析案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这堂课时,引用本校教师参加义务劳动的图片素材进行导入新课;在学习"法不可违"这堂课时,引用韦某、黎某两人在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岭合村5队的林区盗伐林木的犯罪事实来探讨违法行为的类别。 
最后要把握好乡土资源引入课堂的频率和时间。乡土资源确实可以助力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能毫无节制的引用乡土资源,尤其是视频资源。课堂时间只有几十分钟,乡土资源不应该占据太多教学时间,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合理的引用乡土资源,做到有针对性、有节制性、有频率性,才能真正让乡土资源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魅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乡土教育资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J]. 郑忠安.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益[J].马存雄.青海教育.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