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语教学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医学生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资源。我们首先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大数据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之后,我们接着剖析英语教学课程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最后,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总结了几项有效个开发医学生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资源的途径。
关键字:大数据;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资源
课题编号:rwzx-yb14
项目名称:吉林医药学院,人文专项,课题名称: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研究
一、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的英语教学
大数据(big data), 不同于以往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而是采取把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大数据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的一种特征。也正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统计的云计算等方法,让我们收集海量数据得以实现。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非常明显。也正是因为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网络上的很多视频都是英语的,人们使用英语的频率也日益增加。现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专门对英语教育和学习方面的软件和App大量的出现,为传统的英语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冲击,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适应这种时代的特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更好的实施英语教学活动。
二、医学生的英语课程与人文教育
目前,对于我国的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学生多为理科生,平时上的课程也多为理科课程,人文类学科不多。如今,从很多的新闻中都反映出了社会上所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让医学生在学校内多受人文素质教育来到达一定的解决效果。纵观医学生在大学所接受的人文类学科,英语这门学科占用的时间最为长久,那么,选择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也会较为高效。由此可见,医科大学的英语课堂,不应该单纯的只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课程,更应该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接受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出来应有的人文主义关怀,进而减少医患纠纷。这就要求现在的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就笔者而言,大学英语课堂不但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课本中的课文一定需要讲解,人文素质教育在不脱离大学英语书本的前提下很难达到高效的要求。但是目前,我们属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英语课堂的人素质教育的渗透就并非只有书本一个途经。
三、有效开发人文教育资源的途径
据笔者多年的在医学类院校教授大学英语的经验而言,如若想利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有效的开发人文教育资源,首先就要对现在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要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已有的教育资源内容通过大数据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主义内涵,引导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最好准备。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用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同医学生们在思想上有所共鸣。教师在讲解语言的知识的时候也不忘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深刻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刻含义。
再次,在大学英语课程当中课文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取舍,利用大数据环境尽可能的选择与人文主义精神、人文素养教育相关联的文章,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做到与时俱进,强调课文的语言知识点的同时也不忘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在大数据背景下,老师的作用不仅是讲授课程,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大数据的资源,获取人文素质教育的信息,比如说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和一些有关医学人文教育的公众号,教师可以留一些有关网站或者公众号内容的作业,然后在课上讨论。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们都喜欢的医疗剧,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当然了,教师在向同学们推荐医疗剧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把关,推荐一些正能量、积极的剧目。
最后,利用大数据资源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在课后的时间,在上文当中笔者建议教师推荐学生看一些正能量的医疗剧并在课上讨论。实际上。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或者任何社交软件的群,在课下同一时间,要求同学们观看视频,同学们实时在群里讨论,这样大家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体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实时高效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大数据资源。
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利用大数据资源是现今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可行的、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对于在大学中的主要人文学科——公共英语课堂来说,教师更应该在课堂内外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而为今后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艳芝,王碧艳.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意义的再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2):118-121.
[2]刘伶俐.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11):43-44.
[3] 王一方 .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56.
[4] 喻长志 .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 江 淮 论坛,2013,(04):188-192.
[5] 张 静 波 .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 科 学, 2013,(04):29-32.
[6] 庄智象 .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2010,(01):2-10.
[7] 王哲,李军军 .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05):3-8.
[8] 蒋向勇,等 .从英汉新词语看语言理据观[J].湖南社会科学,2013,(05):251-253.
作者简介
范学莹(1983-),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医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