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作 者:刘红花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251400)

摘   要:体育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它既能锻炼学生的体魄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德育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授动作技能之外还应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各学科的教学即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肩负德育教育的重任,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依靠严格的管理强化纪律观念
体育课作为一门室外课,学生们普遍认为在组织和要求上不如室内课严格,存在着拖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靠严格的管理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例如,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组织起来,调动身体各个器官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率的准备活动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提高学习效果。体育课一般的准备活动包括整队、报数、清点人数、队列队形等等,通常我都是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不允许迟到、早退和旷课,因身体不适不能运动的,在旁边列席。上课铃响后,迅速整队、报数、清点人数、师生相互问好,严格按教师规定的队形、顺序、要求进行准备活动,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不做与课无关的其他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点,是极好的德育教育形式。
二、依靠艰苦的训练磨炼顽强的意志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体育课学生个别活动的机会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平常在和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些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体质较弱,不适合做强度较大的运动,在运动中也害怕受伤,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技巧与器械练习中,有一项内容是"跳山羊",在练习第一个动作"原地支撑提臀"时,有一部分孩子觉得"有点难","得练好多次才能掌握要领""太辛苦了"就会想办法逃避,其实这种简单支撑跳跃的学习,并不是强度特别大的运动,动作要领也容易掌握,几乎适合所有孩子练习,不想学的孩子就是一种懒惰思想在捣鬼,还有就是意志不坚定,不能坚持。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和他们讲清道理,参加体育运动必然涉及到体力的消耗,但是这种消耗是建立在正常的新陈代谢基础上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做任何事情,只有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做好"吃苦"的准备对于体育训练课是非常重要的。再有就是运动中的伤害问题,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有些孩子把体育课当成"洪水猛兽"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不给学生讲解,学生永远不会懂得里面的利害关系。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型多给学生普及,结合学生的实际,一点一点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怎样运动才会增强体质,运动中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应该怎样应对,以及应该怎样预防等。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比如:在原地跳远课上有同学因为动作不到位扭伤了踝关节,我帮助学生进行了应急处理,并让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帮忙,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锻炼过程中都有可能实遇到这样的意外,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结合这样的实例学生们非常有兴趣听教师的讲解。教师也可以把健康常识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也可以结合网络上的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起来更直观更真实。
三、依靠体育游戏培养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小孩子都是爱玩游戏的,将课程内容编排进游戏中,既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尤其是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掷准与游戏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们设计了投沙包游戏,把学生们分成六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三个小组,两组投掷,一组躲避,游戏的过程中既要讲究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还要重视个体的灵活性和果敢的精神"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几次的练习,学生投准能力和躲避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更多的学生做到了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小组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
四、依靠体育竞技活动增强科学的竞争意识
每个孩子都是有好胜心的,如何让竞争变得更科学也是体育老师在平常要渗透给学生的。本来教学比赛的设置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强化动作、技术、技能,尤其在复杂的比赛条件下,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培养坚毅、勇敢、果断、克服困难、自制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取得胜利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如进行300米接力比赛时,安排学生做裁判,学生裁判水平不高,难免出现判罚不准确的时候,这时我就要求队员必须服从裁判的判决,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同时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通过衔接、策应等战术配合最后精彩得分的喜悦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也能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还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
五、依靠精细的课程管理促进良好的习惯养成
课前清理场地和领取器材,课后收拾器材和交还器材,是每一堂体育课的常规内容,但是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会表现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课前领取很积极,课下交还很拖拉;有的学生在搬运时不注意对器材的保护,在地上拖、拉,甚至用脚踢;还有的学生只愿意领取不愿意去交还。在这种情况下,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严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但更主要的是引导,让学生们知道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收发器材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大张旗鼓的表扬,让学生们认识到这样做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这样,长久的坚持下来,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注重德育教育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要主动的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各方面的学习中,为学校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体育和德育表面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教学是德育教育理论实践的场所,德育又能指导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2-33.
[2]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