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作 者:陈玉环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钟山中学 351257)

摘   要:审美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赏析和评价判断,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是作为人文学科的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感受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途径与方法

引言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风姿。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的课程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美的知识和规律去欣赏、理解、评价教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
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分析、欣赏来体味美景,触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引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山河的感情。如在进行《山径悲剧》时,教师先让学生发现藤萝的形态美,如"苍黑古颈像苍龙般的粗干";"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等等,以及描写古藤被毁以后的惨状,"古藤那一段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空中摇曳";"在茫茫人世间,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通过作者饱含情感的语言来强烈谴责毁灭美的愚氓,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明白作者在自然景物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保护,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强化审美感知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大浪淘沙中筛选下来的美文,这些作品中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会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如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文辞婉转,节奏明快,音乐感极强,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抓住美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感知的状态。诵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学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心境,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学生通过接触文章的文字语言来强化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诵读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诵读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教师在范读时要充分表达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语调和语速。如让学生朗读《沁园春.雪》时,要让学生读出一种豪迈奔放的壮美,教师指导学生要多诵读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教师辅导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喜欢阅读,并且能够达到不需要讲授就能够体会到文章含义的状态。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诵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慢慢引领自己进入文章中,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调动他们大脑中的原认知结构,并自动搜索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要善于运用联想,帮助学生强化阅读中的审美感知,使学生通过阅读训练,能够清晰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三、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创造是指人在审美感知和审美联想的基础上,对世界有意识的进行美的探索性活动。审美理解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审美实践进行总结而来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初中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让学生达到多高的审美境界,而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技巧美,文章的意境美和教师教学的风格美。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营造相对轻松开放的审美氛围,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文章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美时要遵循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实现学生对美的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手段展示文章中的图景,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也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语言描绘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的美,使学生通过评价提高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欣赏水平和品味。如在讲授《白杨礼赞》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黄土高原和白杨树的词语,让学生罗列出来,启发他们的想像力,然后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在雄浑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傲然挺拔的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灵活填充,使学生进入想像的境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雄伟壮阔的环境美。以及白杨树傲然耸立、坚强不屈的精神美,使学生进入赏心怡情、豁然开朗的境界,进而让学生体味把握作品的微妙至深的情趣和韵味,使学生能够达到审美想像的最高境界。
四、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是审美的最高阶段,只有通过不断的审美实践训练才能够得以实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积极地进行审美创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本,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思考,展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由于阅历浅,特别喜欢模仿,因此易受到正确审美观念的影响。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审美观念。如在学习《过零丁洋》时,要让学生体会文天祥诗中的爱国主义激情和诗中的浩然正气。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内涵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结束语
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对塑造学生的人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的美育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庆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95-95.
[2] 何建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16,(83):25.
[3] 黄水兴.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速读(中旬),2016,(2):2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