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

关于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

作 者:周 艳 (广东省广州思源学校 510663)

摘   要: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主导进行管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暴露出一些缺陷,而且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适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自主管理有利于提高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自主管理;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都侧重对学生的约束,在班主任的约束和要求下进行课程学习与生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不能培养自主意识,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将来的大学生活,因此培养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一、自主管理的含义
关于学生的自主管理,我国的教育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六自”教育:自尊、自学、自治、自省、自助、自动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对自主管理进行了论述,他指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为学生做好各项准备,让学生们自行组织起来养成独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事情的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是外部表现特征,自主管理意识是内部的心理状态,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在于自主意识的培养,自主管理意识是学生支配自身进行管理的觉悟和评价,不仅包括对自身参与管理的知觉和审查,还包括分析和评价。意识是自主管理的驱动因素,自主管理能力才是最终体现。
二、高中生进行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当前社会的发展迅速,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社会,国家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因此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新必须有独立的思想,因此培训思想独立的人才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独立思考、自主管理的能力更是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在身心逐渐成熟的高中时代进行自主特质的培养是最佳阶段;其次,自主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上个世纪的基础教育均以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不利于解放学生的天性,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大众认可,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健全学生的个性,自主管理能力本身也带有素质教育的特质,加强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后,自主管理能力是自身价值的实现。高中生基本上能够成熟地面对社会,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有利于他们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和提升,高中生的学习不止局限于课本之中,更体现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自我的教育,自身价值也在自主吸收和学习之中得以实现。
三、高中生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很多学校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应用在班级管理中,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创新的方式,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班风校风的建设。
首先,一些老师片面的认为学生自主管理就是放手成为旁观者,除了给学生上课,班级上的其他事都交由学生自行处理,这样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但是没有老师的指导,很容易出现自我利益为中心等狭隘行为的出现。其次,在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度发挥主体作用的现象,导致学生在管理中较随意,学生会带有一些偏差或私利去进行社团、寝室等管理,或对规则及班级制度出现自主管理随意的现象。最后,班级管理走向极端,教师不放权,学生得不到锻炼,我国现行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以班主任为主导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这就忽视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位置很容易丧失积极性,只会被动接受,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
四、提升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教师对于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进行自主管理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这一管理的转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改变观念。要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班级的事务必须由班主任教师进行管理,且一些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约束,这就结果教师身心疲惫,而学生处处受到限制,对于新鲜事物不敢轻易尝试,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一点一点的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经过积极的引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肯定会得到提升。
其次,管理模式的优化。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多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从德育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设立德育主体和德育学分对学生进行考核,结合班级自身特点促进班级自主行为的形成,这种德育为主的管理模式能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生成,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只需要适时帮助学生进行管理角色的分配和责任的划分,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指导,为学生自主管理创造条件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实现自主管理。
最后,班主任责任的分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直以一种全职的角色存在,引领思想,指导学习,管理生活,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上容易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可以将这些责任分解,将管理和教学的专业人员带入到班级管理中,例如心理辅导老师、生活管理员等,这种分化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这种分化也增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力度,学生不再事事依靠班主任老师,对班级事务和个人的学习生活有了更自主的管理权力。
参考文献
[1]王学伟.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2]张秀竹.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
[3]庄慧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弱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6.
[4]张维,秦丽平.试析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43.
[5]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4:15.
作者简介
周艳,女,1985年11月,广西玉林,本科,高中化学教育,评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