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对教师的全新要求

浅谈新课改对教师的全新要求

作 者:李 敏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贡院中心小学 746053)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结构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绝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修修补补,它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教师能否"与时俱进"是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面临新的挑战,要更新观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
一、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与学生交往,不但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不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要具有适应时代高速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只有教师的素质上去了,新课改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新课改下教师应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
1.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课程内容改革上,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但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还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2.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新课改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它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次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具体来说,教师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开放性理念、系统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
3.要转变教师角色
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传授者+研究者"。教师不只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和应对考试必须掌握的知识,而是要在讲好课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和积累新的教学经验,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
要由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管理制度的制订,参与管理过程的实施与结果的评定,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
要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的教学事例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与学生交换意见的顾问和参与者。
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
新课改指出:"课程应该在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做到面向全体的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分为内在制约因素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内在制约因素包括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外在影响因素则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社会意识形态、学校管理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要提高个人课堂管理能力必须树立新理念,加强专业素质修养,了解学生需要,对自身行为反思,构建一种民主开放的管理风格。
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当代基础教育专家肖川博士指出:"教学,作为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过程,是认识、交往与审美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他还说:"我们习惯了过去的学生守纪律,井井有条的课堂,但这是过度控制的结果。"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平等、真诚、和谐、愉悦、充满创造性的交往、互动的平台。因此,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需要从主、客观双方面创造条件。
三、教师要具有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所谓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创造各种新知识以及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不仅可以进行自身的创新,同时还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不仅懂得关心学生,同时还会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不仅能帮学生回顾过去,同时还能帮学生展望未来,创造出新的明天。
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以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在教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倡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师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所谓信息技能,最基本的则是能够独立操作电脑、会上网。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运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教学软件为教学服务。
五、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教学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在于:
1.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反思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反思教学中,"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反思教学具有研究的性质。
3.反思教学中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法。也就是一种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