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最佳教学方式应当采取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在实践中学习。“荣超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荣超模式;英语;小组合作;有效应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传统教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相违背。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要求,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以及学习规律,“荣超模式”把小组合作学习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呢?
一、同质异构,合理分组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效果,不流于形式,荣超模式下的分组形式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准则,6—8人为一组,按成绩层次平均分配到各小组,各组推选组织能力较强的一名学生为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调控和管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实现以优带差,成绩好的学生在知识方面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组间的良性竞争,使合作学习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二、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1.任务设置有趣、有层次
小组合作学习地顺利完成,关键在于任务设置的趣味性和层次性。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明确的目标是确定任务层次性的基础所在,只有结合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置任务,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有所收获。
很多老师上语法课重视念语法规则,让学生在教辅上划规则,再根据规则进行练习巩固,整节课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法课不再是教师“满堂念”学生“满堂划”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规则问题化,问题具体化。例如,在处理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 的语法—— 过去分词作定语,笔者选用了《创新方案》的部分练习,并结合实际作了部分修改,具体教学设计如下:(节选)
Task1: 仔细观察下列句子中的过去分词的用法,完成下列填空。
1. The injured man is now being taken good care of by his wife.
2. The recovered animals will be released soon.
3. This is the passage written by Li Ming.
4. He is a teacher loved by his students.
5. The student dressed in red is my best friend.
= The student who is dressed in red is my best friend.
A. 单个的过去分词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 _______ (位置),过去分词作定语时,表示的动作在________之前发生,已经完成并具有________意义。 (时态/语态)
B. ____________ 作定语要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作后置定语,表示被动或完成,其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此时,作定语的过去分词一般是由_____动词变来的,因为只有此类动词才有被动意义。 (词性特征)
Task 2: 观察以上例句,完成下列句子。
1. 我们需要更多合格的教练。
We need m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组织的旅行是由某人或某机构组织的旅行。
_______________ is a trip which is organized by somebody or some organization.
3. 落叶就是已经落到地上的树叶。
____________________ are the leaves which have fallen on the ground.
4. 他写的那本小说在中国很受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5. 穿红衣服的女孩是我姐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my sister.
Task 3: 根据过去分词作定语的规律翻译以下句子。
1. 那个打破的花瓶已被扔到外面去了。
2. 由她叔叔带大的那个女孩儿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老师了。
3. He didn’t turn up at the meeting held yesterday. (同义句转换)
= He didn’t turn up at the mee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sterday.
以上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找共同点—总结规律—模仿—运用,让学生对每一步的任务和目标清晰明确,循序渐进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语法规则,而是把学习的重点集中于通过认识、理解规律达到灵活运用规律的目的。在整个合作交流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大家的争论很激烈,真正达到了“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
2.指令清晰,善于引导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与教师指令是否清晰、教师能否准确、及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息息相关。小组合作前,老师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小组合作过程中,当学生对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的向学生重复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序地展示学习成果。例如在处理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阅读课的话题讨论环节时,讨论前笔者就明确告知学生要讨论的话题以及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讨论。节选部分教学过程如下:
T: Here I would like you to work with your partners to plan a trip within four minutes. In your plan, you can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don’t forget to take notes during discussion. Then one of you may give a presentation about your plan.(以下内容展示在PPT上)
①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your holiday?
② How are you getting there?
③ Where are you staying?
④ When are you returning?
⑤ What will you take? Tent, umbrella, flashlight (手电筒),or what else?
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只是用五个简单句分别回答以上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这部分学生做了如下提示:Use some linking words to combine the sentences into a passage,of course you don’t need to talk about all the above five points or you can talk more than five. 展示学习成果时,笔者邀请三个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T: Now, I need three students to tell us your plan one by one, but don’t just read the passage you wrote, try your best to tell us in your own words. Meanwhile, others must listen to them carefully.
有了以上清晰的提示,学生非常活跃,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主动参与课堂的目的。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有明确清晰的提示,否则,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虚设的形式,是浪费时间!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性,要引起学生的“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关注”否则就无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意义了。
3.灵活设置,形式多样
荣超课堂模式的小组合作是以6—8人为一组。笔者认为,在英语学科上,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词汇纠音课可以采用pairwork的形式两人一组互相纠正对方的读音,这样省时又能提高效率。但是,在topic-discussion中则应采用6-8人组为宜。此外,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限于课堂上,还应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宿舍成员之间互相检查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好朋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等等也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更有效地促使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监督,保障过程
1. 控制时间
荣超模式的小组合作限定为8-10分钟,但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不应该被这个时间死死限定,具体需要讨论多长时间则应根据具体学习任务的难易来定。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时间太短,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2. 适时介入
很多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生生之间的学习,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生生合作,老师作为引导者也应该适时介入,加以引导,但注意把握时机,尽量不要打断学生活动。
3. 讲究技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当的纠正。进行控制性语言训练时可以适当的纠错,进行开放性话题讨论时则最好不要纠错。教师应该四处走动,到学生中去认真听、观察、做笔记,记下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反馈环节中进行评价。
四、及时反馈评价
反馈是对小组合作成果的检验,是全面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手段,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及时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总结,老师做出评价、补充,使小组合作真正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反馈评价环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展示成果
教师可根据任务需要请一两组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必要时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醒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若其发言有错误的地方则可以举手进行纠正、补充。
2. 进行竞争
根据学习任务,安排组间竞争,例如抢答、辩论等,并根据回答情况给予相应分数奖励。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竞争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但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竞争是积极向上的,课后还应该组间合作学习。
3. 评价精讲
学生展示了合作学习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补充和更正。对合作过程中好的方面要及时表扬,使之推广,对一些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指出,使下次的合作学习做得更好。此外,对于当堂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教师要进行精讲精练,“讲”要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练”要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根据当堂重难点内容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所得。
小组合作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贴近生活,举例生动有效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例子。如果以学生生活为例,通俗有趣,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很高,反之则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例如在讲句型“it is/was the +序数词 time that sb. has/ had done sth.” 时,笔者用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为例—“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been to Rongchao Middle School. /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has visited my home.” 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感受英语与自身生活结合的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找准时机,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很多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死板地按照“课程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拓展练习”的步骤实行。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究竟什么时候进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词汇课,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音标知识进行拼读新词,然后进行组内互相纠音,再跟读录音,这样学习效率会高一点。而对于练习课,由于学生已经提前完成了,则一开始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动,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3)关注学困生,发挥优秀生示范带动作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学困生。首先要创造平等团结的小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长。小组合作前要有充足的时间给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思考,还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让其他同学把发言的机会先让给学困生,而后其他同学再进行补充。这样,既激励了学困生大胆发言,又发挥了优秀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收获
1.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很多学生敢于开口说,不怕犯错。笔者班上有个学生以前从来不学英语,在一次代表小组发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后来他多次代表小组发言,并多次被评为小组活跃分子,一个学期下来,成绩由原来的三十多分提高到六十多分。现在这名学生是课堂上的活跃分子,课后也常常拿着书本请教同学和老师。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错误的包容性使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试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成功的快感更是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奋感。
2.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教的两个理科班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尤其是体育特长班,学生厌倦英语,自暴自弃。那么,在设计任务时就多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并且要控制任务量。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渐渐形成了分工合作、主动寻找答案的学习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有查字典的、做笔记的、整理知识点的,大家都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学习的成就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与班风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笔者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总能看到一些学生不厌其烦的教导其他学生,不懂的学生也乐意请教其他同学。同学们的互助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后和生活上。班上形成了勤奋好学、主动探索、互相帮助、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总之,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性”和“尊重个体差异性”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汝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琳,王蔷,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克毕.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J]海外英语;2011. 2.
[4]张小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品质 [J].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第6期.
[5] 汤洪琴,曹莹. 创设小组学习模式 实现英语课堂个别化教学 [J].职业教育 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