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课堂 礼堂 殿堂——浅谈生活中的民俗文化

课堂 礼堂 殿堂——浅谈生活中的民俗文化

作 者:朱培慧 (浙江温州乐清市柳市镇第九小学,浙江 温州 325604)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民俗文化资源,有关民俗文化的教育是民族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积累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同时使学生对乐清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民俗文化;语文课堂

一、让民俗文化走进课堂策略
1.把民俗文化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文化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寻找民俗文化,拓展文本资源给学生进行渗透,让他们感受民俗文化,在学习中接受德育和美育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如在进行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内容中的《春节童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春节的童谣,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然后再给学生播放视频说有关春节的传说以及乐清当地的习俗。乐清是中国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乐清的过年的习俗与浙江的其他地方相差无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乐清地区独特的捣年糕、吃分岁酒。正月也有舞龙灯的民俗,首饰龙长4-5米,手艺复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把乐清当地的民俗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通过介绍让学生感受乐清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爱乡爱土的情感。
2.以课堂为阵地传承民俗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外还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把当地的民俗文化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关泼水节的有关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他们自主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节日的快乐。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把乐清本地的一些民俗节日介绍给学生,如春节、端午节等,让学生结合本地的过节习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学生面临许多诱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一些名家名篇,如《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古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增强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情怀。
二、让学生走进乐清文化礼堂                                                                                        作为一名乐清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给他们讲解本地的一些民俗文化知识,引导他们参加文化活动。如乐清的黄杨木雕被称为浙江三雕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黄杨木。乐清的黄杨木雕最早出现于1342年,是“铁拐李”木雕,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发展,乐清木雕 的技法多种多样,黄杨木雕制作工艺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都是手工雕刻而成。在制作时首先要用泥塑构稿然后再挑选材料,再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木雕雕刻的对象可以是人物、动物等多种物体,雕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乐清黄杨木雕的制作流程,给他们讲解黄杨木雕的历史,并请专家给他们示范讲解黄杨木雕。在如乐清的细纹刻纸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乐清细纹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因其刻纸纹细如丝堪称一绝。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剪纸龙船药,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乐清处于海滨,风俗信仰海神和龙神,崇拜龙图腾。在乐清沿海一带的农村夫节期间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被称为龙船花。细纹刻纸以纸材为材料,以油盆和刻刀为主要工具,制作时间较长,精细作品需要10-15天,即使较粗的作品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代表作《八角双鱼》、《喜鹊登梅》等。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我组织学生参观乐清雕刻厂,让老艺人给学生讲解细纹刻纸的历史,给他们展示相关的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刻一刻,感受老艺人的精湛手艺,提升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们在不亦乐乎的“体验”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对本土文化在孩子们的记忆和印象中有着非常重要深远的意义。
三、让学生走进乐清民俗文化殿堂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了解社会实践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带着学生走进乐清民俗文化殿堂,让他们参观乐清民俗文化馆,给他们讲解清末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品,让他们体会乐清本地的文化传统。观看乐清当地海洋作业的工具以及一些农业用具家庭生活用品,通过参加了解乐清本地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为身为乐清人而自豪。带着学生参观学校的校史馆,让他们了解本校的建校史。通过参观让学生感受本校的文化气息,提高自信心,树立为家乡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作者经常给学生营造富有民乐清本土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生活。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发掘民俗文化,可让学生们通过参观布置参观“文化殿堂”的读后感,在学生心中加深印象,更作为学生对本土殿堂文化的反馈。同时让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乐清风采,引领学生更了解乐清传统文化。
结语
乐清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乐清本土民俗文化知识,给学生进行活动渗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本土文化而自豪。同时树立为家乡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念,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单月霞.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渗透的有效尝试[J].考试周刊,2012,(69):44-44.
[2]樊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民俗文化的意义[J].速读(中旬),2014,(5):127-127.
[3]温金园.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综合实践[J].青年时代,2015,(7):117-117.
[4]梁春莲.论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4,(24):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