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体系也发生诸多变革。尽管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仍存在填鸭式教学情况,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沉闷,课堂缺乏活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更快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文科课程,该课程以人力文化与地理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人文社会、历史以及地理相关的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全球视野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如何多样化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理念墨守成规。虽然素质教育的推行促使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但是仍有部分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抱有这种教学理念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根本无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对课程教学效率造成影响。其次,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当前国内仍有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这也就导致课程教学中仍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课改教学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引导者。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在一言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教学主体,同时还让学生丧失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教学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学生未意识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提升责任感与实际参与社会生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由此可见,初中历史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很多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认识仅限于表层,认为这些知识与理论枯燥乏味,根本没有认识该课程作用与意义。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析
(一)运用探究教学法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这样不仅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同时还压抑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与社会教学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力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法不仅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八年级第八单元第三课中《维新变法运动》教学内容时,笔者在预习导学中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内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该制度在清王朝时期是否能够行得通,再如百日维新为什么不能使清王朝走向富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教学内容,并与同学讨论分析,这样不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学习,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接受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那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帮助所有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不管学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性,初中历史与社会都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与全面发展。例如在八年级一单元第二课中《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学习水平与能力较好的学生划分为a层次,学习水平与能力一般的学生划分为b层次,学习能力与水平较差的则划分为c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在该部分教学内容中c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以及齐桓公称霸的原因;b层次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c层次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与任务之外,还需要通过教学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以及商鞅变法作用意义进行探讨分析;a层次的学生在b层次学生学习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对生产力引发当时社会关系变化进行探讨与分析。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更为直观的教学情景,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八年级第八单元第一课中《鸦片战争的烽烟》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无形中还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此外,多媒体技术形成的实际冲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历史事件,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为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总结
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影响教学效率。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何清.多样化教学方式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中学),2018(04):156.
[2]徐忠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81-82.
[3]叶萍.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6(2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