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每朵生命浪花在阳光下精彩绽放——刘台子小学利用濒海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有益尝试

让每朵生命浪花在阳光下精彩绽放——刘台子小学利用濒海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有益尝试

作 者:王志昌 (葫芦岛市兴城刘台子中心小学,辽宁 葫芦岛 125113)


摘   要:广大乡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将构建起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德育校本课程,必将带动德育目标、方法、实施的系列改进,从而使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
作为辽西一所规模小、位置偏的海边乡村小学,我们坚持 “让每朵生命浪花在阳光下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利用濒海资源,丰富德育校本课程,使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乡村小学;德育课程;濒海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尊重学校师生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为前提。刘台子满族乡濒临渤海湾,蓝色的大海、银色的海滩、金黄的油菜花、飞翔的海鸥、转动的大风车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织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具有许多独特的海洋自然资源与海洋人文资源,是我们构建德育校本课程的宝贵财富。
一、以海洋教育为基点,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应首先从热爱大海入手,培养孩子们朴素而真挚的家国情怀。《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从介绍刘台子满族乡概况入手,从“大海是个调色板”、“大海是个魔术师”、“大海是个聚宝盆”三个方面,让孩子们感受到大海美丽、神奇、富有,让孩子为生活在刘台子,生活在海边感到幸福。《沿海风景线》,选取我省有代表性的沿海城市——兴城古城、大连旅顺口、盘锦红海滩、锦州笔架山……培植孩子们爱兴城、爱辽宁、爱大海的情怀。《油菜花儿开》以家乡的油菜花节为契机,择取刘台子油菜花风景的真实照片,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朴实无华但又真真切切的美丽。
二、依托海洋意象特征,培养阳光向上的“海的孩子”
1.开展尊重教育
以大海宽广博大的特点切入,让孩子们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撒播“尊重”的种子。 搜集并展示以尊重为主题的名言、诗歌、故事、歌曲,引发学生对“尊重”含义的讨论。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提升学生对尊重的认识。行为实践中,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能够与人合作,能够吸纳别人的建议完善自己,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五年级班主任任欢发出这样的感慨:“通过开展尊重教育,提升了我们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成员之间变得团结了友善了,知道真诚帮助弱者了,孩子们能耐下性子专注倾听伙伴的发言了。”白思岩(先天肢体残疾,行走不便,上学较晚)家长向学校反映,她的孩子现在更爱上学了,没有人嘲笑她,食堂打饭、上下楼梯,经常得到同学们的帮助,游戏时争着要她加入自己一方,课堂上时常能得到老师同学认可鼓励的掌声。她也懂得爱自己、爱同学、爱学校了。
2.开展励志教育
秋高气爽的日子,把孩子们带到海边——“遥望海的那方”。孩子们跨越视野的极限,“望”到了美丽的北方香港——大连,“望”到了威震海疆的山东威海,望到了韩国木浦、日本的鹿儿岛,望到了大洋彼岸的西雅图、洛杉矶……我们的孩子能立足海边,放眼远方;能踏实现在,面向未来;能依恋家乡,也能拥抱广阔多彩的世界。这是最贴地气的理想教育。
大海每天两度潮起潮落,日夜奔流不息,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对于这个时代中缺少挫折体验的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根据大海的这种精神,提炼出“激情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励志教育,鼓励学生正视挫折,克服困难,在成长的航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三、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培养“海的孩子”强烈的“海洋意识
1.利用与开发意识
《饭桌上的海鲜》、《走进贝类世界》、《蟹趣》、《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神奇的海洋生物》、《家乡的干海产品》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大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通过图文让孩子们能直面人口剧增、土地有限、地球将无法养活100亿人口的危机,转而知道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产量就已经相当于世界小麦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大风车转起来》《徐大堡核电站》则是聚焦风力发电项目和核电站项目,通过参观、走访活动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将有效利用海洋能源,让海洋为人类服务。
2.环境与保护意识
《“凋谢”的海葵》引导孩子们了解海葵,寻访海葵,探求海葵“凋谢”的原因。《海洋不是“垃圾场”》 让学生参加调查海洋污染、水质变化等活动,了解到人为的因素成为海洋“由蓝变黑”的直接原因。《世界海洋日》了解海洋日由来,认识到海洋的无序开发,海洋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海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从而教育学生珍惜身边的环境,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极接地气的生态文明教育。
3.权益与维护意识
大海是我们的蓝色家园,结合钓鱼岛争端、南海事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还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中华民族,不仅要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播种未来,更要在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疆上收获希望。一个跨陆距海的中国,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将“航空母舰”“巡洋舰”“潜艇”等现代海洋“利器”纳入我们的《海之韵》课程。“航空母舰”成为孩子们研究的对象,“海上国防”成为孩子们热衷的话题。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也已成为中国跨世纪海洋战略的一件头等大事,而海洋意识的培养无疑应从娃娃抓起。
在基于海洋文化精神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把海洋文化精神进行深刻的理解、把握,并围绕海洋文化精神开展多层面的活动,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丰厚、更灵动,更具实效性。
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接地气、聚人气、有灵气,让德育工作真正由“虚”变“实”。相信,随着我校德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必将促进刘台子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期翼——每一朵生命的浪花都能在阳光下竞相绽放!
参考文献
[1]《校本课程开发》 李臣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8.
[2]《农村德育论》 马多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12.
[3]《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与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究》  何勇、林间开广东高等教育持股版社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