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挖掘试题资源 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挖掘试题资源 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作 者:潘洪正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中心学校 530111)

摘   要:化学本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但是由于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本身比较“繁,难,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觉力不从心,很难抓住学习的关键。新课改倡导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这一教育背景,笔者以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利用好化学教学中的试题资源,以题型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找准学习化学的关键点,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试题资源;习题;思维能力

前言
思维决定行动,思维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效度。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与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具有良好思维能力的人。因此,作为新时代教育,我们应该以学科为依托,专著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重点在于启发学生,诱导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基于此,笔者以为我们重点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纵横联想解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解答化学试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关键点出发,进行纵横对比联想,找出问题突破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从一个中心点向多个方向发散,这一过程就是发散思维形成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试题资源,利用好试题题型来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例如,框图式推断题就能够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目的。
如下图所示(题干省略),从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这道题一共涉及A~H8 种物质,A 通过分解反应产生B 和C,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抓出两个关键信息:①“分解反应”;②“ 两个生成物”;接着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习过的分解反应,如在加热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的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图分析可得:B 是单质,A 与C 含有相同的元素,常态下是液体,从而可以推断出:A是H2O2,分解产物B、C分别是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
当然,我们此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此题,找出新的突破口:A 与C 含有相同的元素且一般温度下是液体的状态,B 是单质。结合已学知识,可以立即联想到浓酸和稀酸以及H2O 和H2O2。因为B 是单质,所以可以联想到的物质有:氧气、氮气、氢气、红磷、白磷等;金属铜、铁、锌等;再结合反应框图可以求得只有H2O2 分解反应符合题干要求。
由此可见,在解题时我们一定要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想,避免思维定势走入解题的“死胡同”。如此不仅可以时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探寻出更多解题方法。
2、对比分析题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思维
试题最潜在的价值就在于题型类别多,但是却有规律可循,多样化的题型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大量解题中挖掘题型规律,对所有类型题进行对比分析,这将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思维的形成,这对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鉴于此,笔者以为我们还应该利用好试题资源,引导学生对化学试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化学简答题为例,结合化学考纲和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历年考试题型来看,我们可以将化学简答题型归结为如下几大类:①除杂题;②混合物的分离;③物质的鉴别;④物质的鉴定;⑤推断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试题题型类别;其次要求学生对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分类总结,最好可以建立错题集;然后是进行典型习题训练。一步一步、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反思、总结,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达到“一叶知秋”的教学目的。
3、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求同存异思维
众所周知,改变化学实验中的某一参量,得到的实验结果也就大不太相同。其实改变试题的某一条件或者问题,我们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也就大相径庭。所以,笔者以为试题资源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同存异思维的,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稍加应用和改编。
例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节知识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一道习题:想要除去CO2 中少量的CO,应该怎么做?此题主要考查学生CO 转化为CO2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快速解题。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改变题干或者问题,“题目还能变成什么呢?”有学生说:“除去CO 中少量的CO2。”看似无太大变化,但由于二者性质的较大差异,所采取的除杂方法也完全不同。也有学生说:“CO2中含有少量O2应该如何操作。”......
一道看似简单的试题,但在不断改变反应物的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学生求同存异思维的形成,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CO 和CO2的性质的理解。所以,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做一个“出题者、考试官”,实现“一题多变”,调动学生探知热情,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奠定基础。
小结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思维能力就是学习的一把好“刀”。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将“刀”磨锋利了,那么不管是用刀砍试题,还是切知识点,都会让学生更加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李水新.品牌.2015(05).
[2]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能力[J].郝宇田,胥凤波.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3]小议化学思维能力结构及其培养[J].徐华.成才之路.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