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作 者:张曦波 (台州市黄岩区镇东小学,浙江 台州 318020)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进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先进的科技使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科技化社会,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意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完美地包含了以上几点。因此,笔者将会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在下文中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思维

在新形势的教学当中,进行相应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国当前发展不可或缺的存在,同时也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进行蓬勃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而我国目前的教育正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创新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的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希望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1]。而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更好更快地达到这一目的,这也是新时代教育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原因。
一、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那些从未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举措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参与感,使小学生们能够喜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进而在课堂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而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方面,需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学科。举例说明,教师在对文字编辑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具备文字录入功能的有关设备应用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文字编辑之间的联系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影响,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视频媒体”这一单元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小故事进行讲述或者描述美好的事物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教师所讲述的这些故事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具备着足够的吸引力[2]。学生若想了解到故事的完整内容,便需要在课程当中学会导入、转化格式与播放等相关知识。利用这样的方式与方法,教师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良好和谐的创新氛围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当中,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释放脑海当中的想象画面,并可以在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借此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分析与理解更加深刻,帮助学生除了掌握相应知识以外还能够感受到使用创新思维进行学习乐趣,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趋于成熟。例如,学生在学习绘画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后,便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获得有效培养。
三、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
相较于被动的学习方式来说,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熟知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仅作为一名演讲者,而学生则是一名倾听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地接受,如同填鸭般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学生掌握与学习相关知识也十分不利。小学的教师应当理解,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进而帮助学生能够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应当注意调整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散自身思维,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个人综合素质水平[3]。
四、增设对应学习任务,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成长。“任务驱动”在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当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目的为学生增设对应的学习任务,并根据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研究与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便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对自身思维进行创新,并设立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获得明确,使学生能够在广阔的平台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
五、善于发现与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回答,教师应在学生的发展的过程中鼓励与发现学生个人的创新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获得成长。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制作幻灯片时,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一样的幻灯片,此时的教师应当充分查看每一名学生所制作的幻灯片,发现学生作品中所存在的闪光点,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向学生进行展示。利用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当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卞春霞.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2):75-76.
[2]周年荣. 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教师,2012(15):53-53.
[3]牛敬.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创新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