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主观能动为导向安全教育住院老人预防跌倒损伤的效果分析

以主观能动为导向安全教育住院老人预防跌倒损伤的效果分析

作 者:陈桂平 黄 峰 陈培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课题来源: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领域专项(2019KZDZX1038);2020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试化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技发明制作类学生学术基金立项项目。

摘   要:探讨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纳入标准的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常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法干预;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干预。采用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变化及跌倒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中知识掌握程度、态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在老年病房应用,能有效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身预防跌倒安全管理,主动学习防护知识,提高预防跌倒认知,实现跌倒的有效预防,从而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以主观能动为导向;预防跌倒;安全管理;老年患者

本研究将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对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干预,旨在以探索出实现预防患者跌倒的最佳安全管理策略,有效保障患者安全,现将研究经过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纳入标准的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人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有参与医疗安全管理意愿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者。②合并有严重身体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其中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0.78±6.53)岁;性别:男59例,女4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3人,高中或中专24人,大专或以上13人;家庭收入:≤3000元/月15人,3001-5000元/月59人,5001-8000元/月26人;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85±6.61)岁;性别:男57例,女4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7人,高中或中专21人,大专或以上12人;家庭收入:≤3000元/月16人,3001-5000元/月60人,5001-8000元/月24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常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法干预,即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患者预防跌倒知识宣教;改善患者生活环境,保持病室光线充足,地板防滑,病床有防栏;与患者家属沟通,能够配合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日常护理,做到“医、药、水、饭、护到床头。
2、实验组采用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成立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小组  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17名护士长,1名护理部干事(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有5年或以上老年患者护理经验)为组员的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制定和完善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分析患者在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导护士引导患者主动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并将督导结果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确保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策略执行与落实。
(2)开展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教育,建立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氛围 由小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教育计划,分期分批开展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教育专题讲座,学习讨论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的目的、方法,提升患者安全知识重视患者参与的价值,以改变传统的观念,强化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氛围。改进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流程,引导患者全面了解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过程,向患者介绍如何主动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等。
(3)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决策参与  ①参与跌倒高危因素评估:小组成员查阅国内外参与跌倒高危因素评估工具相关文献,共同商议选用“I Engaging”工具[1]作为患者参与跌倒风险自评工具。患者采用该工具评估出自身跌倒高危因素,选出预防跌倒安全防范措施。②参与治疗决策 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核实跌倒高危因素评估结果,根据核实的评估结果来确定患者在院期间跌倒风险等级,共同制定个性化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在医护人员对其诊治过程中,患者主动如实向医护人员说明以往用药和治疗中,因药物或治疗导致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以往情况,共同决定治疗方案。
(4)照护性参与 ①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程度,系统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预后、老年患者跌倒预防、运动、药物后注意事项、跌倒发生后处理等相关知识。举办病友会,通过病友分享自我照护经验,鼓励指导患者采用自身掌握的预防跌倒知识与照护技能,来进行自我照护。②患者参与预防跌倒自我照护主要涉及自我健康监测、配合治疗、功能锻炼、心理调适和调整生活方式等[2]。如护理人员发放口服药,患者主动询问药名、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除了医护人员为其健康安全把关,自身加入到安全管理中;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上卫生间时请求家属或护士帮忙;服用特殊药物时,主动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4)参与诉求性 当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自身安全受损、对治疗有疑问或是有照护需求时,医护人员鼓励患者提出诉求,在患者提出诉求时,仔细耐心听取其意见,反复与患者沟通与协商,给予合理的解释,以期待患者的理解;对于患者合理照护需求,应尽量给予满足,譬如评估出自身跌倒高危患者,应为患者提供日常护理,做到“五到床头”,即医、药、水、饭、护到床头;嘱患者上厕所、洗澡均需要有人陪同,不同意陪同者,嘱其不能将锁卫生间门,家属需在厕所外陪伴等。
(三)评价指标
 1、两组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评价  本研究采用老年住院病人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变化。该量表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共有4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nkert4级评分法,从“非常有必要/非常清楚”-“没必要/不清楚”分别计“4分”-“1分”,总分为知识(13个条目)、态度(13个条目)和行为(16个条目)3者总分,分数越高说明对预防跌倒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越好。
3、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评价  由小组成员共同统计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4、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1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双人录入,并使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P <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比较,见表1.
 (二)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34)。
三、讨论
随着医疗救治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寿命增加,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医院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具有身体状况差、住院时间长、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及脑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脑细胞减少会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病,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进而增加跌倒发生风险。有研究证实,我国老年患者跌倒概率为18.3%。本研究通过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对老年病房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中知识掌握程度、态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信念、行为水平。分析原因:一方面,通过自主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现存问题和健康需求,与护士共同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以达到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常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法干预是对症处理,大部分的老年患者都缺乏跌倒风险评估和跌倒预防知识,很大一部分患者因为没有意识到跌倒的危害,而不会引起重视,导致预防跌倒信念与行为水平不高,而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通过患者采用该工具评估出自身跌倒高危因素,可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并由患者自己选出预防跌倒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促进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与自我照护技能,从而提高其对预防跌倒知识、信念、行为水平[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34),说明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在住院老年患者应用,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分析原因: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是从开展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教育,建立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氛围着手,通过加强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宣教、患者参与的多形式教育以及改进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流程,引导患者全面了解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过程,向患者介绍如何主动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等,以提高了患者的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预防跌倒计划的有效落实,最终减少跌倒发生次数[5],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通过与患者共同商议选用“I Engaging”工具[5]作为患者参与跌倒风险自评工具,有利于患者对自身参与预防跌倒是否认同及理解,是否可将预防跌倒的知识转化为行为,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由此明确患者主动参与预防跌倒的意愿及能力,有助于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从而降低跌倒发生率。
由此可见,以主观能动为导向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案在住院老年患者应用,能有效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身预防跌倒安全管理,主动学习防护知识,提高预防跌倒认知,实现跌倒的有效预防,从而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Tzeng H M,Yin C Y,Fitzgerald K,et al.I Engaging user testing:lessons learned from in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J].J Nurs Care Qual,2015,30(3):275-282.
[2]叶旭春,刘朝杰,刘晓虹.基于扎根理论的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框架构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45-649.
[3]颜文,张雪梅,陈茜.养老机构跌倒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8):3254-3257.
[4]师昉,李福亮,张 思 佳,等.中国老年跌倒研究的现状与 对策[J].中国康复,2018,33(3):246-248.
[5]朱政,胡雁,邢唯杰,等.不同类型循证问题的构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1):1991-1994.

作者简介:
陈桂平,1999-06,男,汉族,广东潮汕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