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倡导游戏精神,促进幼儿课程游戏化
作 者:钟小红
(江西赣县区城关幼儿园,江西 赣县 341100)
大
中
小
摘 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的各项技能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教师要意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和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相处过程中注重开展各项游戏,利用游戏来进行课程教育,树立游戏精神,通过游戏来开发幼儿智力,锻炼幼儿精细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教学;游戏精神;探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和家庭对于幼儿的早期启蒙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视,良好的启蒙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开发。尤其是游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各种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开展游戏化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各种学习技能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游戏精神,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教师就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队与游戏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教师可以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开展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学生活跃思维、开口表达,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也要注重开展户外游戏,让学生在奔跑跳跃的活动中增强自身体质,最后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手工制作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针对如何更好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体现游戏精神,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我们做出以下探究。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要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游戏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对游戏展开探索,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对游戏的自主探索中充分锻炼自身的各项学习技能,有效提升游戏化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对游戏环境进行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营造出能够有效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合理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还可以请幼儿自己对游戏区域进行布置,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布置游戏环境,对于游戏的参与热情能够更加高涨,同时还能在合作布置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性格特点,将游戏环境按照不同的玩具和材料进行分类,确保游戏区域能够照顾到不同幼儿的游戏需求,幼儿能够在游戏区域内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游戏,这种人性化的游戏环境能够有效体现游戏精神,提升游戏化教学效率。
二、利用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时幼儿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重要学习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让幼儿更好的与人沟通,促进幼儿大脑思维快速发展,为幼儿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开展角色扮演的小游戏,鼓励幼儿扮成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进行游戏,激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幼儿良好的表达习惯,让幼儿的表达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南瓜汤》时,教师可以在给幼儿们讲述完故事以后,邀请幼儿分别扮演成鸭子、松鼠和猫来把故事表演出来,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边回忆故事内容边进行表演,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表演时更好的学会在与好朋友发生争执时,怎样化解矛盾与冲突,学会正确的处理问题,幼儿的情商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开展户外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要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体现游戏精神,教师在开展户外运动时也要注重游戏化教学。有效的运动能够更好的增强幼儿的体质,塑造幼儿更加坚韧的品质特征。教师在开展户外运动时要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有效提升幼儿户外运动的教学质量,达到通过游戏来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来开展灵活创新的游戏活动,提升户外运动的趣味性,增强幼儿对于运动的新鲜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的饮料瓶,间隔摆放,带领小朋友进行绕小树林的游戏,提升学生对于障碍跑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将饮料瓶平放在地上,创新性的开展跳高比赛运动,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日用品,创造性的开展户外游戏运动,既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又能够提升运动的趣味性,幼儿在对游戏的热情参与中,身体素质也得到有效锻炼,游戏化教学也能收获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手工制作游戏,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利用手工游戏活动来进行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还能有效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通过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创造力进行手工创作,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力,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在游戏教学中,手工制作游戏对于幼儿动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时必须做到手脑并用,手眼合一,在游戏过程中,大脑手部眼部全面协调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小朋友,进行海底世界的美术手工创作,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安排不同的创造任务,不善于制作手工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制作较为简单的水草和鱼眼睛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教师可安排他们制作鱼的身体、螃蟹的身体和章鱼的身体等。游戏制作过程中开展进行差异化任务分配,学生的游戏兴趣得到有效调动,在捏、搓、揉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大脑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教学过程中的游戏精神也得到充分体现。
结语
在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喜好,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游戏教学课程,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让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有效锻炼和培养自身的各项学习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奕.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试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31.
[2]孙明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析[J].才智,2020,(16):193.
[3]郑爱民.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幼儿游戏课程教学改革[J].才智,2020,(11):149.
[4]郭颖捷.浅谈幼儿课程游戏化研究情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