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微录开发的路径研究 ——以中职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微录开发设计为例

中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微录开发的路径研究 ——以中职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微录开发设计为例

作 者:张敏佳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024)

 摘   要:为了改善现有中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问题,笔者参与开发设计了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微录课程《会计电算化》,文章主要阐述了微录课程《会计电算化》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几方面因素:设计框架、设计策略、微录重点、人才培养评价、成效反思。该课程可以线上线下教学共享,希望为即将开发设计中职财会专业课程微录教学研究者和课程学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财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微录;微录设计
一、背景阐述与剖析
(一)教学目标不够准确
《会计电算化》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由许宝良主编。课程教材章节编排顺序具有普遍性,学习者只会处理顺序业务或者教材业务,操作停留于惯性与正向,据此呈现的业务能力“形式化”,缺失各职责权限会计岗位人员的元认知逻辑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组合和排列突显会计岗位能力的教学内容,解决重“形式显能”,轻“逻辑潜能”的会计人才培养问题。
(二)教学内容不够完整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从操作环节上分析具有碎片化形态,而会计岗位业务具有联结性,具有片断化、篇幅化形态,形态的变化是教学完整的过渡。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托岗位业务,完整岗位能力储备。
(三)教学形式不够到位
课程形式单一:教师演示机械化、学生示范固体化,教学内容停留在认知操作层面,不能根本处理会计岗位业务。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微录”作为教学手段、资源媒介,提高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微录”视频与脚本呈现形式逻辑认知,培养学习者辩证逻辑元认知能力。
二、课程微录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微录
微录的主要学习对象是线上社区和线下实体在校学生,所有的微录资源包具有开放性,课程视频+脚本步骤的设计,满足学习者基础认知、形式逻辑认知与辩证逻辑元认知的学习目标要求。微录的内容有教材章节插序操作、纠错正学操作、岗位业务逻辑操作。有知识性内容,也有技能性内容,将碎片化的操作与完整的岗位业务衔接联系,重组与设计,呈现全面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微录由视频与脚本组成,开发设计个体化。微录的评价可以是课堂上的实验、讨论、测试反馈,也可以在课后以书面形式作业反馈,由任课教师监控。
(二)《会计电算化》微录与特色
《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主体可以是专业者,也可以是社区,根据课程标准和会计机制化岗位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会计岗位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岗位技能操作视频脚本为载体,微录课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思维辩证业务处理过程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通过操作视频的自主学习,微录的脚本核对演练,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工作岗位业务处理交集的问题,积极培养“重潜能衡显能”的优质会计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微录的整体框架概述
图1  会计电算化目录框架(见右侧)
从表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微录主要分为九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对应具体的课程模块,从而确定教学主题的视频和脚本制作。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微录开发设计策略
 
 
 
 
 
 
 
 
 
 
 
 
图1  会计电算化目录框架
(一)步骤一:微录前期主题模块设计
1.以会计工作岗位为依托,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岗位的需求,将教材中的形式逻辑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和重组,设计不同的权限岗位业务环境与业务范围,有效体现业务的集成性。例如:将业务凭证填制、集成与报表集合,形成岗位二——总账会计。
图2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细目
2.以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进行内容排序
《会计电算化》每个教学内容都是独立的。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同、专业环境不同、职业不同,在设计课程微录的主题教学排序时,不是将教学内容碎片化,而是从最基础、最完整的会计业务链归纳学习,逐渐加工业务环境任务,形成新的、复杂的新任务。
例如:岗位二总账会计,先学习正向操作填制记账凭证、生成会计报表的知识和技能,在已有基础之上,掌握错账更正的反向操作、自定义报表公式设置与编制的知识技能。
从总体的岗位与主题模块排序来看。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从最基础的形式逻辑认知到复杂的业务辩证逻辑元认知来进行排序的。
图3  会计总账岗位知识与技能渐进
(二)步骤二:微录课程设计
1.微录内容选取,便于自主把握
基于微录学习者的特点,他们对辩证逻辑知识技能的讲解缺乏直观的概念,唯有错误的操作环境为依托,才能让他们能够理解形式逻辑知识技能的步骤。所以在微录“错账更正”的过程中,笔者增加惯性错误操作步骤的演示,有效分析机制化会计业务链的工作环境,形成正确的岗位业务操作能力。
例如:在微录采购业务错账更正过程中,笔者先微录总账环境机制化业务的更正功能,根据电算化操作环境提示,慢微录核算管理中采购业务凭证的传递过程,引导学习者分析采购业务错账更正步骤,着重微录采购业务流程性的反操作,这样的微录,加强形成学习者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业务形态表达,培养专业潜能化人才。
2.视频脚本设计,明确操作要领
笔者根据微录操作视频自动生成配套的操作步骤和字幕。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现。可以发现辩证逻辑知识技能都设置了慢操作、错误反操作描述。让基础薄弱和毫无基础的学习者可根据文本步骤模仿正操作,掌握岗位业务形式显象知识技能,根据文本步骤模仿反操作,形成岗位业务逻辑潜在知识技能。
(三)步骤三:微录的学习监控和评价反馈
1.多元监控,及时把握课程进度
通过电子极域教室、钉钉、QQ群的前后台监管监控,笔者可以随时跟踪每天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包括微录的下载量、讨论回复量等,及时了解学习者的行为和规律,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2.人机评价,及时把握课程强度
《会计电算化》微录评价方式采用了百分制计算方式,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课堂实验(40%),为系统操作题。由授课教师通过平台和客户端运行打分,及时了解学习者学习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
(2)课程讨论(20%),参与课程群的讨论,通过课程群成员等级评分。教师通过讨论平台,可以及时把握学习者的疑问和问题,进行在线回复和指导,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期末测试(40%),考试系统测试,在线考试,机制化评分,及时得出最后的测试成绩。
(4)综合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四、实践成效
我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会计电算化》微录形式逻辑知识技能,课上学习巩固辩证逻辑知识技能分析与操作,课下自主实训,不仅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效率。较多实习方向的学习者在专业联考抽测中成绩提升明显,赶超同级高职方向学生。辩证逻辑知识技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自身潜在应岗功能。
微录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准,还考量了教师专业课程程度与信息化手段的把握。我校1名教师在省市会计改革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评估中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黎家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2]陈文生.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J].治学之法,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