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时期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觉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较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在参考国内外先进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美育等方面渗透情绪调节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情感中体会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快乐。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绪调节能力;措施
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起促进和增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起削弱和减力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对目前的学习乃至孩子的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当代小学难免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使得小学教育依旧着重于小学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对小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使得我国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语文是培养情感的良好媒介,而情感可引发思想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习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来感染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阅读文章,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受声音的感染力,使学生在音律美、节奏美的体验上升华至自身情感的高度,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绪激发的原则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遵循相应的情感教育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尊重
新课标将发展学生个性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课堂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的实现建立于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情感上感染学生,鼓励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重视互动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情感真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以真挚的态度来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作出回应,以饱满的情感来进行渲染,通过教师的热情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使学生在相互启发的作用下获得情绪的激发。
3、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悟语境体验情感
重视情感体验与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两大特点,课堂教学实质上也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营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感语境,更容易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体现出语文情绪的感染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结合文本环境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只有学生进入文本,亲身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可能主动,这样的课堂才可能生动。新版教材编写更贴近学生生活,文章情感丰富,字里行间洋溢着情感,较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文章看起来较为平淡,学生很难在短时期内进入文章情境,这就需要教师来深入挖掘,刺激学生情感上的冲突。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营造出强烈的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生动鲜活的荧幕形象将跟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并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可再现学生平时不常见的场景,烘托气氛,感染学生。成功地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来面对学习,自主与作者进行内在的交流,并从中受到启发与熏陶。
2、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使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教学情境,教师可鼓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并将课文情节再现,让学生站在各自扮演角色的立场上来深入课文。教师让学生挑选自身喜欢的角色,这不仅可迅速将教材的内容形象化,也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强化了情感的因素。如课堂上的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均是有效的尝试。如在教学《矛与盾》这篇寓言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经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与一名学生一起扮演“有人”与“楚人”,二者相互问答,一人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另一人即答“其人弗能应也”,学生自然不难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及可笑之处,并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也是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教师不用急于让学生阅读课文,而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公园、学校、田野等地方寻找春天,并告诉学生春天是害羞的姑娘,必须留心注意春天的脚步,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春天画出来,然后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纷纷拿起课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起来。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挖掘学生的情感诉求,
从学习、生活中将学生的情感作为有效的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坚持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实现语文素养的终合提升。
[参考文献]
[1] 邵景进、张大均等.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PKU CSSCI-2010,06(04):59-60.
[2] 曹龙;浅析我国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8(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