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用“人本回归”理念思考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

用“人本回归”理念思考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

作 者:李强英 (山东省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 271100)

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但他们追求自我成长的需要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应完成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化,真正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说已成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教育教学的本质。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智障教育,不管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上看,都应该“以人为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我校的智障教育提出的“三大理念”重新进行了解读与认识。
一、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智障儿童发展需要哪些?正常儿童发展所需要的他们都需要,但因其智力有障碍,发展所需要的都满足,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回归生活、立足生存、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的特点,突出以生活为核心,从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入手,培养生存能力和实用生活技能。《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重度智障儿童现在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以衣、食、住、行为主的各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尽可能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区的生活。
根据这一目标,我在生活适应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侧重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学生需要迫切掌握的内容。如根据我班明年要毕业了即将踏上社会,我自编了《快乐购物》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自编教材中,充分考虑了智障学生的实际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超市、到超市购物的便捷之处、到超市该如何购物等。由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很好,使智障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理念,大大提高了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独立的社会公民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
智障儿童具有可发展性,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发展,是肯定的。这是有人类发展的共性决定的,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表明他们也和健全儿童那样获得高度的发展,并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如果那样,他们就不是智障儿童了。加之智障儿童的智残程度差别很大,因而造成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不同,同时带来的是他们的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如果采用同样的一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以一概全,就会有很多学生一无所获的,造成他们在学校九年,不会认自己的名字,不知道1+1=几,更别说出现像舟舟那样人才了。因此,培智各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育诊断结果,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所以,我的生活适应课无论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是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都会根据中、重度学生的认知程度、能力水平以及可以开发的潜能来设计具体内容。坚持在教学中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比如:根据教育诊断结果,这个智障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抽象的知识就是教上5年也学不会,但对学烧开水、煮面条这些直观实用的生活技能,经过一学期、两学期的强化训练就能学会,那么,我就不让他学10以内的加减法,就学烧开水、煮面条。“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的理念,体现了尊重个体、尊重差异,让每个有特殊需要的智障儿童都能取得进步,获得发展。
三、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
由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大脑的器质性病变,他们的智力及适应性行为方面与正常儿童有着显著差异。加上因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丧失了大量像正常儿童一样去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又使他们的发育和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相互制约的结果,导致了智障儿童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其身体和年龄的发展水平。从生理年龄上看都不算小,7—17岁不等,但从智力年龄看,大都在1—2岁的婴幼儿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的教学,像正常孩子那样坐而授道很困难。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些智障生的身心特点,想方设法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游戏是智障儿童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立足这一特点,我在教生活适应课时,从实际出发,选择的教育训练内容,尽量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力争把教学内容都游戏化,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内驱,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参与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长点,是补偿缺陷的有效途径。只有参与,才能有收获。如:教学生整理房间这一生活自理能力,首先给他们创设了生活环境,带他们到学校的家政室。紧接着又给他们创设了游戏情境:“今天,我们都来做爸爸、妈妈,把我们的家收拾得整整齐齐。”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很快地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自理生活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缺陷得到了补偿。“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的理念,使每一个中重度智障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增长知识,补偿缺陷,为大面积地提高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三大教学理念,尊重了个体,尊重了差异,回归了教育本质,确保了每个有特殊需要的智障学生取得进步,获得发展。低年级的学生会自己洗脸、刷牙了;中年级的学生会写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名字了;高年级的学生会做粥、煮面条了。这些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使家长绝处逢生。在“家校一体,共商个别化教育目标”的会议上,一位家长握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本来我已经对孩子彻底绝望了,可看到学校领导、老师真的把我的孩子当成人来尊重,我一定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