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作 者:李 莉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6533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语言文字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汉语言文学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在每个发展时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位置,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加大,教育理念也有很大的变革,汉语言文学的培养需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来实现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推进。汉语言文学由于时代发展出现了一些难题,应当进行合理的革新来培养出具有时代文学气息的优秀人才,更大程度上推进汉语言文化的更好发展。文章主要阐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模式标准,提出对汉语言文学改进建议和培养方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培养途径

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巨匠,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传承,给后辈们留下了一批批宝贵的财富。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在时代的过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一定的就业率问题,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市场需要,学校没有随着社会发展形成一种时代性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缺少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实用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原因。由于就业率比较低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必要的改革措施,重新定义人才培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给学校培养实用型汉语言人才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
(一)需要较高的口述表达和写作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加规范了汉语言专业中口述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在进行口述表达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在现有口述表达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通过口述完美的表达出来。在口述表达中对重点内容的表达是作为重点来进行学习。写作水平方面也打破了传统式的写作方式,不但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创作,并且需要在创作中突出自己的风格,从创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内心素养。所以,在进行现代汉语言文学培养时,应该做到真正的使口述表达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较高的工作素质
现代汉语言文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有一个较高的工作素质,是培养的重中之重。应当把较高的工作素质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传统式的汉语言文学的培养方面,学生由于遇到事情不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在工作中不能进行踏实的工作,没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就需要从学生的素质开始进行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工作素质,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
(一)报考学生数量逐年下降
我国开设的课程种类很多,有很多是比较热门的专业,适应社会的发展,汉语言专业也是开设的一门,这门课程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最具人文气息和具有文化素养,汉语言专业也曾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对此进行积极的学习,创造了很优秀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快速变迁,市场中各种应用型人才的急需,开设了相对热门的专业,市场就业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中应用性不高,致使很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就业前景报考了很多热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数不断减少。
(二)师资队伍不能使用人才培养需求
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学习良好的知识,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但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并且也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好的师资队伍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这在人才培养中是重中之重。但是,现代化的汉语言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陈旧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师资队伍更新比较慢,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队伍经常出现变动情况,这也是教师队伍比较落后的一个原因。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虽然现在汉语言专业有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乏味,虽然现在课堂加入了科学技术,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进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对自身的潜能进行发挥。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乏味。
三、革新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科学进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中,应当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且根据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汉语言专业需要从语言和文学进行设置,使课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汉语言口述表达和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中设置体验情境
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情境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好的一种效果,不但能够把课堂中的语言还原成生活中的语言状态来进行学习训练,而且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式。学生通过教学情境模式中的现实表象,更好的对语言中的语法和语言逻辑进行掌握,能够找到语言逻辑和形象思维两者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音像画面向学生展现出一种立体式教学,通过向同学播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汉语言表达,并且通过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来提高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三)提高教学条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如果自己没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培养学生。而教师创新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反作用于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解决教学师资问题,可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调节。如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类研修班、各种学术研讨会,了解汉语言文学最新理论前沿,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养,以此为桥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的最新需求,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或者由学校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专职教师担当此任,承担教学工作。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各行需要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中不断增长的经济。我国汉语言文学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大,为使汉语言能够走上世界的舞台,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虽然汉语言文学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就利用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把汉语言文学推向世界中的每一片土地,作为一种礼物馈赠到每一个喜爱中国的人心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需要不断改进、经过不断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学校应该对该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办学理念和责任感,着重培养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实现汉语言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汉语言专业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需要国家和各个院校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小梅.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J]. 群文天地,2012,14:78-79.
[2]张玉萍.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4:93-96.
[3]黄小平.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2:11-13.
[4]王林萍.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7,17:6-8.
[5]谭小辉.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及其改革发展[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9:224.
[6]刘月新.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的途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