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叙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并且考察了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具体分析了心理教育的效果和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异明显增大,社会的竞争加剧,这就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近几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各个省市逐渐开展,并且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它也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习不仅要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要对学生的心理、智能等进行健康的教育。因此,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仅满足小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满足了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心理素质高要求的需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进行,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所以,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2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原因分析
2.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现在学校中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骄傲、厌学和考试焦虑,也有部分同学说谎、嫉妒和攻击性强、不合群,有少数的同学表现为孤僻、自卑、抑郁和很强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现代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对家人有依赖性,盲目相信他人的话和心理素质可塑性非常强。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利与弊,然后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2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通常有如下几个方面。
2.2.1 父母对学生的期望过高
现在很多父母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并且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尤为重视,总觉得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考得成绩低的时候会训斥孩子学习不认真,考得好的时候又要求孩子不能骄傲自满,这就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2.2.2 小学生的表现欲强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玩伴,这就使得学生不懂分享和帮助。并且部分小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导致在班级活动中缺少合作的精神;部分学生为了得到他人的注意,故意讲话、吵闹。
2.2.3 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
现在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就将孩子托付于祖父母。而祖辈非常宠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任何物质需求,这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过度依赖他人的不良性格,也导致了学生对于表扬、鼓励都不在乎。同时,祖辈与孩子之间缺乏情感和心理上的沟通,这就使得孩子出现行为、心理上的问题。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这能够使得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心理现状,及时发现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自己调整或找老师帮助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待不公平”“被别人误解怎么办”等等,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和辩解,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并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3.2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来解决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情感等造成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多方式的来进行咨询,并采用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在咨询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真诚的聆听学生的叙述,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
3.3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小学的课程中基本都包含了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要积极的挖掘教材内容,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黑板报、墙报等方式来介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解答学生的提出的心理问题。
3.4 班级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为了增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研究表面,班级的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心理环境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同时班主任也要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境,真诚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这样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4.1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
学校中的部分教师以为心理教育就是思想教育,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不健康,使得教师对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产生偏见,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4.2 心理咨询室的工作问题
由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并且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材,就使得心理咨询室不能满足所有同学、教师的心理咨询。
4.3 社会因素
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受教师、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一味地要求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此外,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复杂,如父母离异等,这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且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的学习氛围,努力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鸿展;莫丹.小学心理咨询室实效性的制约因素与消解[J].才智.2014(05):17-18.
[2]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