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英语教师信念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浅谈英语教师信念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作 者:蔡 薇 (江西省上饶市实验中学 334000)


摘   要:教师行为是教师信念的直接体现,对教师行为信念的最大分歧在于教师认为是以学生学为中心还是以教师教为中心,或者有的教师明明拥有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信念,可是在实际英语教学课堂中往往又忽略了这一信念,而采用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师行为。
关键词:英语教师信念;教师行为;影响

本文围绕英语教师信念及其教师行为对七年级的三名英语教师进行了实证研究。目的是想了解英语教师信念是否对教师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对象:该学校7(1)班,7(2)班,7(3)班;这三个班分别代表相对的好班,中班和平行班。三位教师分别编号为: T1,50岁,高级职称,多年普通班班主任。T2,42岁,高级职称,常年尖子班班主任,学校教务主任,省级骨干教师。T3,30岁,中学一级职称,多年普通班教师。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第二课时
教学行为时间安排情况统计:以表格形式

 

 

 

 

 

 

 

 

 

 

 

 

从这个表格,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教同样内容,所进行的教学行为是不一样的。
1. 抽样调查的所有三位英语老师都有着学好一门语言必然要先开口读的信念,而这一信念都体现在她们的教学行为之中。有意思的是,不管好中班,都用时3分钟。
2.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备有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此环节,T2多加了一倍的内容要求学生回答。我特别问了T2关于处理这一部分的想法。她说:“我认为学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本要求之上,应该增加一些阅读视角,如果每篇课文都加一些提问,学生三年下来可以多回答三年的教材内容。”而其他两位教师统一只回答课本问题5道。我也特别问了她们处理这个环节的信念,她们确有着相同的说法就是:“我把内容上完就行了,懒得去弄其他题。”
3. 讲授重要知识点是英语课堂一个重要的步骤,各位教师在这里都花了相当多的时间,T1和T2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很好的笔记本,T2另外还加了造句的内容,T3没有特别重视学生的笔记。对此,T3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她认为自己读书的时候就没有记笔记本的习惯,只是喜欢把重点直接记在书上。所以学生记不记笔记没有多大的关系,把重点记在书上就可以。看来,信念受教师自己在做学生时所积累的经验影响,要改变不太容易,教师容易把这种经验得来的信念带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4. 翻译这个行为,在传统课堂是进行的很多,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英语教师就喜欢逐字逐句的把课文翻译给我们听,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回家,老师说过什么都不记得了。虽然英语课程改革不停地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可是在实际的课堂里,仍然有大部分教师采用对课文的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而T2完全舍弃了翻译这一环节,我以为她是真正从信念上有了变化,认为英语就是用英语来教的,不需要翻译。可是在我访谈过她之后,她说不用翻译是因为这个班学生是被选拔过的非常好的尖子生,完全不用翻译,就能看懂文章。如果让教普通学生,估计也是要用中文翻译的。这说明在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师看来,翻译这个行为是教学当中比较重要的,最起码可以让学生弄懂课文的意思,不至于学了一场白学。
小结:这次实证个案研究说明了教师信念对教师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以把教师行为当成是教师信念的外在表现。从抽样调查的教师来看,T1是一名50岁的英语教师,她所表现出来的较多的传统的教学行为是正常现象,她的信念来源于几十年的教书经验,改变信念是困难的,同样叫她改变教学行为也是很困难的。T2的信念“我认为就是要把学生教好,我所做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这个”体现了她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我们随处可以找到这个信念的影子。学生对她的良好反馈也是促进她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行为的动力,这是一个教师信念和教师行为之间的良性循环。T3和我差不多年纪,平时不坐班的时候,基本见不到她人。她说她的教师信念就是“把要教的教完”,这是一个较为被动的教师信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所以在她的课堂行为上,处处都是以她自己为中心,自己翻译,自己讲解,甚至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都没有让学生们回答,而是自己直接给出判断。这样信念必然是不利于自己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自己工作价值的体现。如果拥有不合适的教师信念的教师能调整一下信念,并按照新的信念坚持尝试,勇于创新,那么现在的英语教学也许就不会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