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作 者:陶明仁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崔家集小学 266727)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第四、五次幻想的内容是重点段,学生细读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第四、五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而后又产生许多疑问。如前三次没有写小女孩的语言,为什么这次写了,而且是叫起来的?前几次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第五次却是毫不犹豫地擦燃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激起探讨的兴趣。
二、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我通常在导入新课之后,主动询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课该怎么学呀?”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我觉得一定要从整体把握内容,再到部分咬文嚼字,抓住关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读书,再回到整体,我们一定能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的说:“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和标点,采用换词、换标点的比较法读书,一定能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有的说:“我们就从问题入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说:“我们可以用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的方法读书,这样就便于我们理解文章了。”我尊重大家的意见,让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完后互相汇报交流,取长补短,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学生的自学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其实,学生这样一套套的自学方法,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规律、教方法的结果,这些自学方法也许会令孩子们终身受益。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