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不断的实验与证明,运用符号意识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训练,从而提升了孩子的学习效能。本篇以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运用为题,深入分析了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符号意识;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分析。
引言
众所周知,符号意识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在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表示、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数学课程规范中就曾明确:要把培育学生的数感能力和符号意识,视为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数学教育符号意识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它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却非常丰富。小学生在接触概念和抽象的数学经验时,往往易于产生混乱认识,对符号记忆也不清晰,从而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数学教育中符号功能,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也具有相当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字符号去思维和进行认识,以便实现符号的使用功能。同时帮助小学生以准确的方式,记忆并掌握数字符号,以便培养运用符号能力,从而提升高中数学解题效率。
一、结合学生需要,激发符号意识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要想更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符号意识,就应合理的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学习和了解的平台,使学生们主动的发掘和体会符号意义,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这课时,学生们都具有初步感知数的意识和经验,但是还停留于表面层次,所以,教师可以引入数的历史发展作为导入,向学生介绍数量的由来。“在数字出现前,为了能够说明事物的数量,人们都是用小石子、树枝等物体进行表示。”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呈现物品所代表数量的图像。在学生们欣赏了课件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随意的发表议论,或者说说自己的观点了。在老师的启发下,有的同学会问道:"老师,这样表示数好麻烦,如果想要表达的数量太多,那得需要多少石子代替呀!"通过这个问题,也启发了学生们的符号意识。在案例中,教师主要从数学的基础理解上入手,先是向学生介绍了在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表示数字的,然后,老师们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向学生们介绍了用物体表达数字,以及现在数字之间的关联。正是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们才能逐渐的、慢慢地理解任何数字符号,都是根据人们需求而产生的,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符号理解能力。
二、借助数学运算,积累符号经验
不同的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和用途也有所不同,要想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符号意识所带来便捷和优势,老师们可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来丰富学生对符号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累积宝贵的符号经验,为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虽然学生们已经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有了认识,但在实际运算时,有部分学生们仍然很易发生错误。以"25×404"为例,大多数学生知道将404拆分成400与4进行运算,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写成25×404=25×400+4,看上去似乎没错,但是仔细观察,就会立刻发现这个算式中,学生思考的过程显然区别于写出的过程,主要原因就这部分学生们在去除小括号以后,更改了算式的计算次序。所以,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查找出错因素,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正确计算的顺序,最后使学生能合理的使用符号,去处理实际的数学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符号意识
要巩固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老师们必须注意结合几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在解决数字问题的过程中,真实地体会字符的整个使用流程,如此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巩固自身的数字符号能力。因此,在处理数字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相应地进行由具体事物到个性化的符号表现,再到运用具体数字符号描述和处理数字现象,这就能够借助数字问题解决的流程实现符号化的整体应用流程,显著提高了符号意识使用的水平。
因此,老师很可能给他们提出以下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去游湖,一艘小船最多坐4个人,算上老师共有14人,试问:最少需要几艘小船?”"有些学生会用铅笔盒中的铅笔代替人进行排布,还有的学生会在本子上画一个椭圆形代表小船,竖线代表人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符号的心理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利用符号处理问题的过程,有效的强化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开展实践操作,体会符号含义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实践操作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化符号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方向,明确数量间的具体关系,还能对符号含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小木棒摆三角形,计算所需小棒的个数。经过实际的操作,学生们都能认识到:随着三角形个数的增加,小棒的根数也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那么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方式去表示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联系呢?有的学生会想到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么小棒的根数就是3a。通过实践操作,给予学生探究符号含义的平台,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具有的意义价值都很多,实际使用范围也广阔,对数字运算以及数学知识表达都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中小学生通过探索,可以了解数学符号含义和发展历程,从而更清晰的认识到其应用意义,以便于正确的使用符号来表示数学内容。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们更需要更加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运用数理符号,并借助符号来理解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由此培养中小学生的数理素养,进而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冯泽晓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探讨[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9,24,12-13.
[2]吕小凤.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J].课堂建设,2017,(014):47-48.
[3]彭玉强.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2019,(04):14-15.
[4]蒋娟.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专题研究,2013,(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