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形成“满堂灌”的现象,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会存在学而不思、被动接受等浅层学习的问题。本文从情境创设、探索新知、运用拓展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数学理解
一、研究缘起
(一)现象呈现
近年来,随着中考数学题型越来越灵活,例如2020年杭州市中考数学卷,说不上哪题难,但有些学生就是无从下笔,不是说他们不努力,相反的,在课后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做题,但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现状剖析
1.知识一知半解,开始做题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新知识听懂一些,便急于开始做题。这些学生忽视了定理、法则的证明过程,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好题变式太多,挤压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会准备许多练习题,课堂上都要讲一讲。但是,课堂时间却是有限的。题目多了,学生思考练习、教师引导讲授的时间自然是少了。教师还未将新知识讲授清楚,便开始组织学生练习。
上述问题都属于学生知识学习浅层化、思维表层化,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笔者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索,提出自己的拙见。
二、价值探寻
教师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的研究分析,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研究问题,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基于人体神经网络的研究所提出的一种建构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意义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主题展开深入研究,促使学生全情投入、获得体验、实现发展的学习过程[1]。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
深度学习的特征是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深度的研究。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深度拓展,达到初中层级能够接触到的最合理的深度[2]。
三、实践操作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开展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呢?笔者以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为例,浅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满足内心需要,保障深度学习的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的情境创设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这要求教师必须科学设计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从而保障深度学习的进行。
【情境1】已知一支笔的价格是2元,请完成数量总价表:
问题1: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总价y?
问题2: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问题3: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的值确定吗?
【情境2】某日气温变化图
问题4:图中表示的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
问题5:请完成时间温度表:
问题6:如果时间t确定,那么温度T的值是否唯一确定?
【分析】情境1与情境2的提出,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了解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解析法与图象法之间的联系,函数图象的概念建立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培养概念意识,夯实深度学习的地基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深度学习的保障。概念教学要突出概念的生成过程和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亲自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获得理解性掌握,培养学生的概念意识,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
【合作学习】探究一次函数y=2x和y=2x+1的图象。
1.选择若干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成下表。
2.分别以表中x的值作点的横坐标,对应的y值作纵坐标,得到两组点,写出用坐标表示的这两组点。
3.画一个直角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这两组点。
4.观察所画的两组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分析】自变量值的选择会让部分学生感到为难,通过该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简单、完备的自变量的值。而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很快地完成以上合作学习,并发现这两组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
(三)运用拓展,培养探究意识,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数学知识的运用拓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期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思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它们与坐标轴的坐标:y=3x,y=-3x+2。
问题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要作它的图象,需要画出几个点?
问题2:取哪两个点比较合适?
问题3:通过图象能准确得到y=-3x+2与x轴交点的坐标吗?
问题4:你能直接利用表达式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吗?
【分析】前两个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及作图效率。后两个问题将具体问题一般化,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度学习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反思与收获
(一)自主学习,做一名有深度的学生
深度学习是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应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究,追求数学本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拓展知识储备。这种自主性学习才是有深度的,才能加强数学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教学,做一名有深度的教师
有深度的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课堂活动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丰富内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学玲.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实践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20.27(1).
[2]黄艺娜.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基本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