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小学语文全息育人的思考
作 者:李恩惠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0)
大
中
小
摘 要:新课改下,科学有效的育人模式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全息育人为切入点,分析此背景下小学语文全息育人的教学特点,从科学选材、丰富教学方法、制定科学教学方案等视角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全息育人质量提出自身的见解,期待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息育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
全息育人是以教学目标为贯彻思想,实现学生德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众所周知,现阶段全息育人教学模式旨在使为培养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进行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结合全新育人这一新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等进行融合,是本文凾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全息育人的概念
目前,关于全息育人教学模式达成一种统一的认知,也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德育主要包含家国情怀、个人品德方面的培养。智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及逻辑思维意识,且在教学方式中注重对方法的运用及素材的选取。美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之美的一种深刻层面的认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一种鉴赏之美。体育则主要是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及健康体魄的一种培养。劳育则主要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去展开辨析、调研及运用等,旨在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全息育人的教学模式,当前全息育人呈现出一种渐进性的教学特点,需要在整个语文课堂中呈现出一种较强的渗透力,只有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才可以发现与本课题所存在的一种较为关切的育人目标,这样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全息育人的质量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德育、美育、智育等思维意识的锤炼,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从选取正确的教学素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及丰富教学方法等视角展开对策设计,旨在切实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全息育人教学质量。
(一)选取正确的教学素材
全息育人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素材选取时应秉承多元化的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素材的选取不应局限于规定的教材本身,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应力从以德育教学为出发点,围绕该地区学校中发生的案例、社会中的德育榜样等编入校本教材,以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展开教学设计,选取契合小学生需求的德育、智育等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指令。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全息育人是契合新课改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案,终究难以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构建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模式方案至关重要。
一方面,全息育人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教学目标下认知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一问题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与同学、教师之间产生一种良性互动,在主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智育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教学评价层面,应制定分层次、差异化的评价标准。由于小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时,应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细则,不应简单的通过试卷测试或者口语表达,而是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推理、观察、对比等多种方法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展开评估分析,需要注重评价对象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来通过分层化的模式进行有效评估预判,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学评估的全面性。
(三)丰富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全息育人模式在小学语文得以良好运用的关键所在。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以合作学习来培育对话意识,逐步培育学生参与师生对话,培育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对话教学为例,可以采用3-5人的合作小组进行联系,来减缓小学生在语文师生对话教学中的心理压力,同时利用不同成员之间的优势,来提升个体对话的质量,取长补短,实现全体小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进行小组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优等生、学困生、学习意愿、男女配比等状况,设置组长、记录员等相应的职位,来确保每个同学均可以发挥自身价值。除此之外,应对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命题,来提升对话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对话教学的合作效果的同时,也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的实现,达到全息育人的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例如,可以通过采用朗读比赛等,对文本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类,让学生去富有情感的进行朗读,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对于语文对话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一些热点社会问题,可以采用辩论赛的方式,积极有效的进行准备,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给学生一种自我呈现及展示的平台,缩短书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出教学的人文性及多元化,达到智育及劳育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全息育人是素质教育深化改革阶段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凭借自身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体的教学需求、完善的教学方案等,受到越来越多教学者的关注。但是全息育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探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才可以呈现出全息育人教学模式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福运.“全息育人”德育模式的构建途径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02):149-153.
[2]张伟,杨斌,张新民.聚焦未来素养,建构全息育人课堂[J].人民教育,2019(Z1):115-118.
[3]曹小红.基于全息育人的小学英语课本剧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1):99.
[4]肖继飞.小学语文线上整体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李恩惠 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8月,籍贯:重庆北碚,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中小学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