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学生作为祖国的将来,就是教育之本。而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我们作为教育者当重视这种教育。笔者作为一名乡村学校教学管理者,认为加强德育是当前乡村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下文,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谈一谈乡村学校德育的必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德育;乡村学校
1、乡村学校教学管理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1.1德育理念有待进一步调整
由于应试教育的事实存在、学生家长对学业成绩的强烈期盼、考试的压力、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德育工作很难量化考核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硬指标,把德育作为软指标,学校德育工作仅靠政教处、团队组织和班主任开展,工作力量薄弱。这不仅仅是乡村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是当前整个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2德育内容有待多元化
当前的乡村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对德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足,在德育教学的功利性性质上比较突出。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比较单一化,对学生的德育没有充分重视,一些德育课程形同虚设。还有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间的德育配合的力度相对比较薄弱。
1.3网络背景下的德育手段有待提升
乡村小学对德育管理工作实施中,受到办学条件差以及教学的设备比较落后的因素影响,也造成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下。以及在不良文化的因素影响下,对学生的行为就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同时乡村小学的经费比较有限,在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完善,这对德育管理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困难,影响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水平。而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上网已成为学生必需的一种生活学习需要,网络在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很难抵挡网络信息的诱惑和冲击,有的无定网吧以网络游戏或低俗内容来吸引学生,进一步恶化了学校德育的环境。
1.4德育的渠道有待拓宽
德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学生从学校和家长那里得到的各种知识都是要逐一拿到社会上去实践和再认识,然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和行动,因此,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影响极大。
2、改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坚持正确方向
国家教育目标中明确了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政策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过程中要有目标地将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规范到国家规范的轨道内。同时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性格差异,确保在德育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顺序性原则,因此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管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道德教育。
2.2强化师资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教育中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对教师道德品质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教师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教师使命为实现“百年育人”做好前提准备。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2.3构建德育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必须牢牢把握学校德育的核心作用,构建利于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在对学生道德教学中具有关键影响力,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包括校风、校纪、班风等一些明文规定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班级秩序的统一有序、校规校纪的具体明了等,这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创造可能,同时相对于被动接收的硬性规定,学生主动接收的德育知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长远发展性。
2.4构建德育理念下的网络文明
在网络社会的冲击下,网络成为了一把影响教学管理的双刃剑,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加强教学管理也成为了新时代我们教学管理者一直探寻的话题。笔者认为,在新时代教学管理中坚持德育现行,就应该坚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面对网络上丰富而复杂的信息资源,在发挥网络环境对学生德育正面效应的同时,学校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等开展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非文明的关系,引导他们坚守网德,文明上网。同时,学校要随时关注网络新动态,全体教师在课堂内外注重传递正能量,要通过日常谈心、心理咨询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行为教育,使他们自觉端正自己的网络行为。
小结
总言之,德育是乡村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学管理者必当以“德育先行、以德育人”为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优化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德育渗透,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安洲,阮一帆.战后德国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转换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3(07).
[2]吴立保.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制度困境与战略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0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