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艺术、性格气质、处事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断的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教师;哪些方面;完善自我
自我是内因,因此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非常重要。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我呢?
1、精神饱满,意志坚强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繁琐杂乱,零碎无章。每一位学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式等也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较弱;上进性强,但政治意识单薄;关注生活,但更关注生存;竞争意识强,但心理素质弱等。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热忱待人的心,要乐于与学困生们打交道,关心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尽可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广阔的情感领域中与学困生产生共鸣与交流,给学困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如果自己本身抑郁孤僻,对人、对事冷若冰霜,就会割断学困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情感联系,伤害学困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因此,教师自身就必须坚毅乐观,而不能消沉悲观;必须善于言谈,而不能沉默寡言。
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是影响和培养学困生具有坚强意志的重要精神力量。班主任大多为教师兼任,为人师表是由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特点所决定的教师道德规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认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将师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的人格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有效地促进学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道德信念,面对出现的困难,意志要坚定,办事不拖沓、言而有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耐心细致,沉着冷静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快速成长的时期,情绪不够稳定,易出现波动,因而时时会有一些意外的事件出现,刚进校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一发现学生犯错误就火冒三丈,这千万要不得。不管遇到任何情况教师都应做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头脑要冷静,要强忍心中之火,耐心细致地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在友好、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解决问题。 “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学生犯了错误应从他们的思想深处找原因,耐心细致分析前因后果,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不只是粗暴的批评他们,呵斥他们。对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的现代学困生,教师一定要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和场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学困生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犯什么错误,也能比较理智妥善的与老师一起处理好。一个心浮气躁、情绪易冲动易变、为一点小事就剑拔弩张、大发其火的教师是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对学困生的教育的。
3、严于律己,礼貌用语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在德、智、体、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以身作则。由于教师常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而就更要慎言慎行,而不能不拘小节,要让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教学民主、谦虚谨慎、作风正派。
语言是教育学困生不可缺少的工具,只有用文明的语言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若教师经常使用粗暴的语言,会使学困生潜移默化“出言不逊”。学困生即使有错,也不能谩骂他,要做到出口成“礼”,即使学困生犯了错误,也要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而不能简单的呵斥他,这对于协调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都有很大的好处[1]。
4、加强学习、实践和反思。
“一个教师如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那就需要运用他的一切智慧、情感和想像力,对他的原则、价值和目的作透彻的思考” [2]。
一个学生就像一把锁,而手段和方法就像开锁的钥匙。教师想要开启更多的“锁”就要拥有更多的“钥匙”。当某一天,你找不到开“锁”的“钥匙”时,就意味着你要赶紧 “充电”。“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该埋怨的应该是你自己!你有责任和义务找到开“锁”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说:“现代教育是适应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的教育。教育适应了学生,前景就会一片光明。因此,教育家的眼里没有 ‘差生’,更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著名特级教师刘京海说:“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翻身。”让我们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孩子,为他们的家庭,也是为我们自己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5、加强老师之间的合作
作为教师,转化自己班上的学困生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事情。但是单凭自己的力量可能很难达到效果,积极争取其他科任老师的合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因为无论哪一位老师都不可能全天候地观察自己的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整天上你的课,所以,懂得合作很重要。科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对学困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从而让学困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增强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6、增强开放意识,提高教师素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教之路。国与国、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教的状态,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促进信息更快传递,激发广大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钻研教学业务的热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心同德,不愁找不到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要开放,就必须把门开大,开到工厂,开到农村,开到部队,开到最能锻炼学生的地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如果能够增强开放意识,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学困生身上,减少学困生,尽快转化学困生也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第18卷第5期 2008年第5期24.
[2] [美]莫里斯·比格.实侧目对主义-一个崭新的教育哲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