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整合资源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 ——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思辨

整合资源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 ——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思辨

作 者:徐江城 禚洪芬 孙 菲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310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课题“整合资源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思辨”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B58)

 
摘   要: 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要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意愿、创业导向、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创业文化等内涵塑造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要创新载体,可寻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契合点,这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突破瓶颈,切实提高教育成效的客观要求。将高职院校党建和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既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和政府的推动下,更多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园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在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与党建工作融合度不够,甚至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非常必要。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举措
我国深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育人理念、质量标准、教育学的改革,体制机制的创新,技术方法等全面的变革,让“我敢闯、我会创”成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的新的一种素质教育。概括起来共有六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基地、树样板,用改革的标杆、示范来引领高校的创新创业改革走向深入。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建成19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教育部评选出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校;二是定标准、立质量,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有了基本的依据。制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及课程要求;三是抓课程,强根基,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的线上线下“金课”,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校建立了3400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在线开放课程、6500多门“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大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了3400万人次;四是强师资、优结构,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投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其中各示范校的专职创新创业教师有1万7千余人、兼职教师4万2千余人,教育部还组织4000余场双创教师培训,培训了双创教师34万人次。五是推政策、热活力,全面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创新创业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机制,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的制度,截至2020年11月,各示范校为206万名大学生建立了创新创业成绩单,5年间有3700多名大学生暂时休学创业。六是强实践,提能力,开设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仅2020年全国有1088所的高校的38000多个项目立项,参加立项的大学生有16万多人,项目经费达到7.6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新的增长点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随着党的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的队伍中来,带领群众不懈奋斗,成为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应用人才,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深入、走向基层,高校党建工作越来越走向严、细、实,党的组织生活越来越规范,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得到有效整治,以党风为引领的良好校风日渐浓郁,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腰杆硬了、底气足了。然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仍然面临各种挑战,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利己主义价值观广为流传,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党建工作,用严肃活泼的组织和活动方式推进党建工作改革,有利于党的组织生活和活动形式、内容的创新,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活力、增添魅力。
三、高校党建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1.党建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想保障。高校党建工作贯彻党的教育路线,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贯彻落实,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教学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党建工作的优势在于统一学校师生员工思想,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能因为困难、阻力而停滞,也不能因为人员的调整而改变方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必然将党建工作纳入进来,作为基础保障性工作推进。同时,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大多是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的优秀大学生党员群体,在这些优秀群体示范效应带同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更稳更实。
2.党建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必须发挥组织力量,如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将教学、人事、学工、团委、后勤、财务等相关部门和创新学院、双创中心等机构的优势集中起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党建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高校在党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集聚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相对缺乏,稳定性不够,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高校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独特优势,尤其要发挥党支部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引进和培养方面发挥政治把关作用,及时将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好的青年教师、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四、党建与创新创业融合:激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如何激活现有的教育生态环境,可以依靠“党建”这一“改良剂”。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机理主要包括思想嵌入、教学嵌入和师资嵌入,其实践探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有利于培养满足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创新创业的浪潮催生了一批高校的“特殊教师”——创业企业党员。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1.营造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的良好环境氛围。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推动事业长足发展。在企业支部建设工作中,党建经常性工作中力争规范,以严格标准开展。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生活会、“三个一”活动,通过规范的党员生活让企业党员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同时,创业企业党支部也利用这些工作载体,把握党员思想动态。通过选拔培养、人才引进、兼职聘任等方式,建设一支由党员组建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2.充实由党员组成的通识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校内选拔培养的方式,建设一支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隶属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选修课程模块创业培训包的开发、讲授和实践指导;指导二级学院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融入创新思维;负责全校基于创业的培训包开发和实训指导,对进驻学校创客空间、高职学生创业园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指导;组织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手段,提升专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创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创业实践经验积累。
3.将党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组建名由企业党员组成的“专家指导库”。引导专业教师积极结合专业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融入创新典型案例、引入企业生产性实训项目和技改项目等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等,将创新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基于专业创新教育课程,重新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党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党员教师参与创业学院相关课程的授课和开发,创业实训课程的指导,并担任学生真实创业项目的指导教师。
4.党支部与高校党支部相互连接,开展活动共建、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从产品的角度讲,就是企业党员与高校党支部、班级、或者个人直接对接,开展互帮互助工作。党支部可以将创业园评审项目做成“文化梯度育人”的载体,邀请资深投资人、青年创业精英、年轻科学家从行业最高维度点评创业园待孵化项目,学生从观摩路演活动中获得了很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党员还可以通过创业园开放日,创业沙龙,创业集市等交流活动,参与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做学生创新思维的领路人。
五、结论与展望
高校党建工作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辨识、文化整合、文化校正的水平,增强价值取向教育的指向性。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创新了创业教育的载体,更新了教育理念,发挥了党建工作的组织引领功能,能够引导创业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创业观,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品质,从而内化为创业动力、创业意愿和创业素质,切实提高了创业教育的成效。必须继续深化研究,强调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契合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根本性质,着力构建个性化、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联动机制。高职院校必须从理念上重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http://cpc.people.com.cn 
[2] 陈洁瑾, 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国高校科技[J] 2019,3,37-39
[3] 教育部网站:吴岩: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培养“马云”而是培养青年狼性,http://www.moe.gov.cn/
[4] 沙德春,王文亮,肖美丹,等.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1):146-153.
[5] 刘长宏,李晓辉,李 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9,33,163-166.
[6] 戴裕崴,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20,2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