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 者:李颖颖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山东 271000)

 摘   要: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如人的左手和右手,谁也离不开谁,不可能单独分割存在。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过程,而写作是学生将语言输出的重要渠道,只有阅读和写作有效衔接,学生语言学习渠道才会通畅。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且全面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打通学生语言学习渠道,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读写结合
前言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曾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以阅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思考,然后动笔写,写出读感,从而形成读写互促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两大环节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亦重视写作教学,以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则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接下来,本人主要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是怎样的。
一、以课文为样本,鼓励学生进行仿写
写作并非人生而具有的本事,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小学生受到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限制,写不好作文也属正常。但这一阶段,写不好并不代表永远写不好。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还是应该站在夯基的角度知道学生有序开展写作训练。具体而言,就是依托课堂教学,以课文为样本,鼓励学生仿写,以仿写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做准备。且,仿写这一形式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学家表示,大部分儿童最擅长模仿。结合他们这一身心发展规律,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适当进行文本仿写。
例如,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仿写训练,主要仿照文本段落结构、句型格式、修辞手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写作技巧。比如,请学生写一写《听听,冬的声音》、《看看,风的颜色》、《闻闻,夏的味道》,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文本格式,结合自己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写一篇短文。当然,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创新。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课内外衔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运用能力。
二、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到有些家长怨言,为什么我们家孩子非常喜欢阅读,也经常阅读,但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仍然不见长呢?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亦或者是学生,我们可能都忽略了读后的感悟、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无法生成智慧的。所以,本人提倡学生写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提高学生读后的反思和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学生情感体验,锻炼学生文笔。具体而言,本人对此有如下建议:
一是在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说的形式锻炼学生大脑思维活跃度,然后鼓励学生写一写,哪怕只有一两句话,只要是学生读后的真实感受,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都可以。当然,也可以启发学生从文中某一个场景、人物、某一段故事着手,概括文章内容,然后谈感受。比如学完《陶罐和铁罐》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阅读理解,升华阅读感悟。
二是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读后感不一定要非常深刻,尤其是小学生写的读后感,目的在于培养他们读后写的习惯,不在于思维价值观有多深刻。所以,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句子、人物着手,写一写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个人。
三、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读写结合,不仅强调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也重视写作对阅读的影响。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平常的阅读情况、阅读水平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同样也可以从学生写的文章来检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总额和能力。通过学生的写的文章,我们教师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而这些能力学生同样可以迁移运用到写作之中。
例如,指导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文章,然后阅读和欣赏名家作品,比如《猫》、《白鹅》,对比分析自己写的动物和作者笔下的动物有什么不同,促使学生反思,然后再鼓励学生从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检测出学生课堂阅读学习情况、写作能力。
四、想象外延,丰富学生的读写形式
写好文章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小学生本身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利用他们这一特征,我们也可以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启发学生去想象和思考,结合文本内容续编或者创编,使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读写体验。
例如,在《将相和》这一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故事前后思想、情感的变化,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投入地融入课堂,更细心地揣摩人物性格、情感。待学生阅读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将课文改编为一个“小剧本”,请学生分组表演,既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要有丰富的肢体动作。通过这样的形式,以剧本编排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表演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实现“读、写、编、演”等多重元素的组合,不但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营造更浓厚的读写学习氛围。
小结
简言之,读写结合本就是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依托好课内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练笔,以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盛铨.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运用方法[J].新课程(中),2017(10).
[2]张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5).
[3] [美]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