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作 者:韩刘玉 (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中心小学 553205)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其他素养的重要基础。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它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受到教育水平、方言的影响,小学生从小接受语感训练的机会很少,积累贫乏,汉语言的感知能力处在很低下的水平。低年级学生尤其严重,以至于在教学中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首要之举。
       小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年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调动学生去感知、理解和欣赏语言,在阅读中达到审美的享受和思维的开发。
        另外,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叶圣陶先生说:“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
        三、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穿插了雨果的文章,并以其贯穿始终;补充了侵略军掠夺时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统统掠走”;补充了李大钊的诗歌,补充了当时国人对掠夺行径的反映等等,大大丰富了课堂知识。使学生合上书本走出课堂时,在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愤怒,更多的是思考和责任。这就是课堂的宽度。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如果只教课本上的知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枯燥,收获也极其有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如《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教材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文的模式上,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因为学生对威尼斯了解非常少。重难点突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结果则会大不一样,因为,你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课件教育资源,制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在教学开始,我为学生们播放了威尼斯风光的VCD,帮助他们了解这座水上城市,又重点演示了小艇的形状,使学生对课文的描写有了直观认识,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小艇的简笔画。在第二课时中,我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文,很快突破了重难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