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字教学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新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严抓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的方法,讲究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写好汉字。因此,本文将深入探索有效的写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关键词: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语文教师
写字教学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新大纲也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只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1.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坐要端正,腰直肩平,两脚平放,胸离桌一拳远本子要放正,与眼睛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右手执笔。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写字姿势既关系到写字的效果,又关系到今后的健康成长。
2. 正确的执笔方法执笔的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写字的速度和质量。故在写字教学中一定要严抓执笔的方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笔杆向右倾斜(约35°)、斜靠在虎口上,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下端,距笔尖约3厘米,食指稍前、拇指稍后,中指在食指下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弯曲、自然放在中指的下面;同时执笔的松紧要适当。”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爱唱儿歌的特点,特意编了一首儿歌:“食指、拇指两兄弟、齐捏笔杆齐用力:中指是个大力士,托住笔杆了不起:无名、小指乖小弟、挨着中指把头低。”用以帮助学生记忆。
二、遵循写字规律
从小学一年级起,教师就要利用语文课、写字课、学科活动课给学生反复讲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的知识,交代清楚汉字的点、横、竖、折、钩、提、撇、捺等基本笔画,由起笔到收笔的运行方法;让学生掌握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撤后捺、从里到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头后封口的原则。教学中要以笔画为起点、由独体字到合体字,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独立写字。在遵循写字规律的同时也要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手部肌肉容易疲劳、手眼协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书写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书写的乐趣、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三、讲究教学方法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参与意识。其次是用大书法家学习的些动人故事,激励学生动脑动手认真把字练好。再次是及时总结,通过各种方式表扬写字用心、有进步的学生,坚持评比,竞赛等活动,创设良好的写字环境,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2. 画图助写、分析差异、把握规律
在写字教学中,假若老师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生写,那么既费时又使写字教学显得枯燥无味,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在写字教学中我常常指导学生看实物、画好一些与汉字结构、笔画特点相似的几何图形(如:“△”),利用图形帮助学生快而全面地认识并写好汉字。例如:在教学“人、又、大、八、六”等字时。首先,我让学生认识图形“△”。因为他们在大脑中容易对“△”形成感觉表象,也就能从整体获得“对称”这一表象初步明确了左右张开角度一致,长短基本相同的笔画特点。在学生认识“△”的基础提问:“这像一把撑开的小雨伞吗?”生说:“像”。我再通过幻灯投影示范“△”,并要求学生边说边用手在桌面上画撑开的雨伞:“/→∧→△”,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内画出正三角形。紧接着老师示范写“人”字,老师写完后,用红笔在“丿”轻画一个“人”,然后问:“人”的捺要写在哪条红线上?学生立即明白了。其次,让学生边写边读要领:“撤下一把小雨伞”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写“人”字,在学生掌握了“人”字写法后,我又指导学生观察“六、八、大、又、个”等字,找找它们与“人”字间的异同。紧接着提出:“像刚才那样写”的要求,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六、八、大、又、个”等字的特征,写得又快又好。故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学生分析汉字的差异,掌握汉字变化规律的能力,做到学法迁移,在写好一个字的同时,也能写好同一类。
3. 因字施教、突破难点
在写字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把一些字写错。根据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采用强化刺激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写好难字。例如在《秋天》一课的“底”字教学中,学生写时可能会丢掉下面那一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先用幻灯出示“底”字,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底”字下边那一点增加了刺激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在指导“禾、木”的书写中,学生常把中间的“竖”写成“竖钩”。我告诉学生,禾 “木”中间的竖表示植物的根,根要往下生长,所以不能拐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展开联想、根据具体形状记忆,并写好这些字。
四、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写字的方法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着重教会以下方法:
1.分割法
分割法就是按字的结构特点将田字格分成若干份,按格布分割法的分割原则也是因字而异。如写“冂”一类方框字,就把田字分成四个小格;写有撤捺笔画的独体字,就把田字格分割成“米”字格。这样从哪起笔怎样定位、学生有了凭借,就能迅速找准字的位置,写出规范的汉字来。
2.取点法
取点法适用于全体偏旁教学,即在写完的笔画上取点,确定要写的笔画的位置。取点法可分为:右旁取点:如“木、禾、扌”在第一笔“横”上取点,确定“竖”或“竖钩”的位置。取点要靠右,离右旁的结构要近一点,使写出来的字结构紧凑。左旁取点,如射字“寸”旁取点要靠右,使“竖钩”离左旁远一点,使写出来的字大方、不拥挤。取点法写字指导,从观察字的整体结构入手,掌握汉字间架结构的规律,有效地降低了合体字教学的难度。
3.参照法
参照法就是对照已写好的笔画或部首的位置,确定要写的笔画的位置。比如:写“都”字的“阝”要参照“者”字的第一横,“竖”要和“横撤弯勾”的起笔同“横”在同一条横线上。根据参照法指导写字,是采用“已知”求“未知”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各部件的位置,训练学生逐渐脱离对田字格的依赖,掌握汉字的形体规律,教给学生运用写字规律的方法。
4.定位法
定位法是确定字体在书写过程中关键的位置。比如“墙”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笔画要穿过竖中线伸到左半格来。定位的两笔是“啬”中“左点”和“回”字的第一竖,要分别在上下竖中线上定位的两笔确定下来,字的布局就合理了学生掌握了四种写字方法后,还要指导他们综合运用这些写字方法。例如写“三”字,要先把田字格分成四个小格,用的是分割法。第一横写在第一条横线上,要写得不长不短;第二横在第二条横线上,要比第一横略短;第三横要比第一横略长,用的又是参照法。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明白,写字时只有认真观察字的特征,综合运用这些写法才能写好汉字。
总之,在汉字教学中,只要老师遵循“大纲”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