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注重方法,有效指导学生轻松学历史

注重方法,有效指导学生轻松学历史

作 者:朱百娟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五莲中学 262300)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学习心态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同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如此。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跨出学校大门,踏上社会之后,在漫漫人生道路上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无不阐明了这一个教育的真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下结合本人所任教的初中历史学科,谈谈在历史课程中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轻松学习历史的方法。
1、指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相关的教育研究,应该说也已经是相当充分了,这里不再赘述。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科体系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共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认真思考问题、条理记录要点、课后总结巩固等方法,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同样适用。
2、指导学生思维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一方面,教师要教好,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听好。掌握良好的听课方法,不仅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从现实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相当部分的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往往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更有甚者,一节课听下来,他的课本依然干干净净,不懂得标记,连基本的划线的做不到。事实上,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听课应该是听,思,问,记等方面的综合,是多感官协调配合升华思维的过程。因而加强对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加强阅读能力的方法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三角贸易》时问,黑奴贸易的影响一定是负面作用吗?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了解皮毛,忽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因此,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示意图,使学生明了三角贸易的路线图及其实质,才能真正理解带来的全面影响。否则,有些学生只会把课本中的图画当成好看的画面来欣赏,并没有通过看图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指导学生加强背诵记忆的方法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最重要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记忆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背书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要的考点的才记,非重点、非考点只需了解,不需要识记。本人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3种适合初中学生的记忆方法:
(1)“五要素、三部曲”法。学习一个历史事件要掌握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运用这种方法归纳每个历史事件的要点,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化繁为简,复习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如7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中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运用“五要素、三部曲”法就能将起义的各个要点系统地掌握。
(2)知识串联法:一个历史事件由“五要素、三部曲”组成,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学生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3)图表归纳法:历史事件尽管内容多,记忆量大,但只要我们按照其类别进行归纳比较,不但能化繁为简,而且还能够提升其复习的质量。图表可以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大事表,还有历史专题一览表、历史大事数轴图示等。图表归纳法不但对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有具体的、直观的认识,而且还通过比较将这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的思辨能力。
5、指导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面临中考的压力,虽然学习能力并不体现在考试能力上,但对知识的再现同样是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因而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也很有必要。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复习,除了结合课标,结合考纲,注重解题思路等等常规方法之外,我觉得对学生自己而言,还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形式多样,自由组合。可以默读默背,可以大声读大声背,也可以默写复习。②时间不求多,但要持续固定,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历史复习很有指导意义。③要有侧重点,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考试的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6、指导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知识灵活运用的方法
历史课习,要多读、多看、多写,反复训练,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熟能生巧。作业练习一定要在尝试回忆、阅读书本之后进行,作业要独立完成。答题也要讲究方法,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老师设计的复习题要突出重点和考点,不出难题和怪题。教师在讲评练习的时候同学要认真听讲,及时纠正错误,做好标注,不仅要弄清楚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而且还要学会联系其他答案的相关知识点,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个人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肤浅认识。为扩充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