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键的一个方面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了要求。而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具有极强的锻炼作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不断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方法,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影响,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思维能力被逐渐固化,缺乏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恰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1、当前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1.1当前的高考模式的影响
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知识点的讲解也是完全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延伸、探讨、思考、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1.2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
从小到大,学生接受的教育都是被动的,老师怎么讲,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不会去主动的思考、提出疑问,更不会主动的去探讨,长此以往,思维固化,考虑问题永远都是只遵循一种逻辑,不会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更别谈创新思维能力了。
1.3学生自身心理上的限制
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并没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实践,从心理上是对自己不自信的。所以学生不会有创新思维的意识。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老师。机械反复的教学和训练能够短期提高学生成绩(分数),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则能够长期提高学生的能力,其实也能够提高学生最终的成绩。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功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不应仅仅限制在一种思路里面,通往答案的道路有许多条,教师要积极的开发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探索更多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老师要避免自己说、学生听这种现象,在课堂上要多同学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2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上的气氛不应该是严肃、压抑的,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气氛压抑,会消耗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活泼、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面积极的发言、提问、回答,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掌握,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然后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并积极的思考答案,或者可以让学生相互答疑、相互补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去发掘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为己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3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目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为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即所谓效率,存在的典型的现象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面长时间高频率的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云里雾里,甚至昏昏欲睡,教师自己都很少提问,根本不愿给学生去主动发问的机会,更别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老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多向学生提问,多问问他们的想法和见解,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共同来探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意识。让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勇敢的质疑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2.4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观察是进行思维的前提,也是学生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观察的能力,多角度、多思路的去发现问题,不要一味的禁锢在固定的思路里面。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任务,给学生指出明确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去独立观察、探索,最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操作,让学生对不同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关联进行观察,为他们提供真实、立体的学习体验,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
2.5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创新教育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使用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意识。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讲授中,要养成教师自身的创新教学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原有的知识的复习,在对新知识的引入学习中,才能够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向,从而减少失误,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思维中对于新旧知识的理解和联系,更快的理解掌握新知识。另外,教师在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老师可以设计提问技巧,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发现另一个问题,这样不断的引导学生去独立的思考、探索,并鼓励他们去大胆的想像,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6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能力。而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法,要勇于创新、大胆整合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型教学,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发展,从而巩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体会到的不再是痛苦,而是创新、自由、生动,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主动不断地去探寻一种更加适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还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胆创新教学手段。这一点对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有裨益。
结束语
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意识,养成独立思维、创新思维的意识、能力。利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冬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5)
[2] 唐权.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鸡东县第二中学,2011(12)
[3] 吴俊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6(11):190
[4] 杨国泰.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4(11):192
作者简介
汪中海,1964.2.7,男,湖北天门,本科,中学高级教师,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