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语文课堂焕发了新颜,不容忽视的是有些语文课堂看似行云流水,互动频繁,精彩纷呈,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却是浮光掠影,尚处于浅水区。而真正的阅读是小学生精神上的对话,是意义深远的心灵之旅。因此,如何让小学生走进阅读空间,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就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者所要关注的问题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进阅读空间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解决所有语文问题的基础。阅读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可以丰富、充实、深化对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提升、丰富心灵素养。阅读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做学生书海的领航人,引领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关于让小学生走进阅读空间,提出了如下看法。
1、教师引领和指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那是不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完全居于主导地位呢?当然不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即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在阅读学习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那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进阅读呢?
1.1激兴趣,广阅读,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有趣,他们渴望了解世界,而书籍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读故事,让学生爱读书。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听故事时注意力最集中。入学之初,利用这一特点,每天给学生读一个关于亲情、诚信、感恩等积极向上的小故事。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内容,用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来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阅读的兴趣也被激起,这时老师再顺水推舟向学生介绍这些书籍,学生就会以高涨的热情自觉主动的阅读。
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阅读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为了提升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阅读方法训练。如:陈善的“出入法”;朱熹的“三到法”;孔子的“学思结合法”;伏尔泰的“再读法”;冰心的“创新法”;侯外庐的“热处理法”;孟轲的“独立思考法”;顾炎武的“新旧法”等。科学读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们的阅读如虎添翼,进步神速。
广泛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的书籍,皆可推荐给学生阅读,以便扩大其阅读量。
1.2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
1.2.1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
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劲风,教师应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当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兴趣盎然时,就会激发他们继续读书的欲望,使读书变为自觉的行动,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把握学习重点,了解学习难点,带着疑问进课堂。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边听边想。要专注地听老师讲,边听边动脑思考;听同学发言,汲取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交流完善。精心组织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所得、读书感悟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进一步反思。
1.2.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落实,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新任务。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教师则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跟踪:①保证时间。提倡学生每天至少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②推荐读物。为学生制定“课外读书推荐表”。如,古诗词、现代优秀诗文等;阅读名著,如《童年》、《西游记》等。③教会方法。如,浏览、跳读、品读、旁注、摘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享受读书的乐趣。四跟踪落实。可以设计“一周读书回眸”,从“每天的读书时间和内容,本周最大的收获,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读书效果。
2、家长言传身教
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见,家长和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多大的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个人可能无力改变社会的现状,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氛围和环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家长自己应立志成为渴求知识、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的人,让孩子在你们的身上看到知识的力量,阅读的魅力,思考的成就。泰戈尔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饱览群书,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学习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渐行渐远的阅读学习,不管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都责无旁贷,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阅读回归,才能让学生走进阅读,也才能为语文教学添光增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研究,1997(9).
[3]以深度阅读滋养生命,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J].苏桂芳.新课程(上) 2017年07期
[4]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余玲艳,代建军.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