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 者:丁丽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安石镇石凉小学 535327)

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突出一个"新"字,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探索规律,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因为儿童总是通过独一无二的个人经验来理解问题的,所以他们往往提出一些新奇、出乎意料的问题,那些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正是儿童在一瞬间产生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史丰收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问过他的老师:"为什么数学运算非要从低位向高位计算,不能从高位向低位运算呢?"最后终于取得成就,独创了速算法。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环境。如:在教"分数大小比较"时,我给学生编拟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大家一定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可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的圣桃是怎样分给小猴子的呢?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的圣桃并不多,可花果山上的猴子却很多,而且这些小猴子、老猴听说吃圣桃可以长生不老,都争着要吃,怎么分呢?孙悟空把脑袋瓜一摇,办法就出来了,马上宣布:按岁数分,一岁分一个,二岁分二分之一个,三岁分三分之一个……还没等孙悟空把圣桃分完,老猴子就闹开了。"说到这儿我问:"同学们,你们说老猴子为什么要闹呢?"接着指出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这样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既渗透了分数的概念,同时又巧妙地引出了新知识,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
二、树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信心和勇气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异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意料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端。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如0.38和0.4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位上的4比3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学生立刻就想到0.4可以化为0.40,那么0.40就比0.38大,虽然我觉得加0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所以,也支持他们可用其他的方法。当学生稍有成绩时,加以表扬,让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或认识不足之处。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
四、教会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遵循思维的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判断、形成新思想的过程。善于进行逻辑思维的人不一定都善于创造,但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就必须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而且也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加以论证,没有周密的逻辑就难以成功。如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请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填在相对应的圈内。
我是这样安排思维过程的:
(一)先出示三个名词(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水果、苹果、红富士,然后让他们分别填到对应的圈内。(学生很快填出了)
(二)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让学生分别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点。
(四)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的关系。
(五)仿上面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填到相应的圈内。
要教会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向小学生提供足以概括的典型材料(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自己去区分异同,找出本质特点和明确定义;然后让他们通过图形辨认,懂得一些概括的逻辑法则。
教会逻辑思维,不仅能使学生较牢实地掌握和较广泛地迁移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按逻辑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中去学习数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千米和吨的认识"后,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可以让他们实地测量,并让他们走一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抽象的数学单位的概念,化解学习的难度。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独创性为特征的复合思维。我们要以先进的科学教学思想为指导,紧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在老师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热诚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学生的精神领域,用数学特有的魅力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让学生能够收到感染,产生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