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
一、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讲评方式的规范和创新,但又不是仅靠作文评讲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这就要求作文讲评课应做到“四个结合”,即: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批改、讲评与作文修改相结合。
㈠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写作,评讲的最终目的也是写作,两者并行不悖。作文评讲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讲评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评讲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㈡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老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㈢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从而通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㈣批改、讲评与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那么,如何规范我们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的作文反馈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是怎样的?何以通过作文评讲展开作文教学并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呢?
二、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初步实践
㈠查找问题。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写作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择内容、表现中心、安排条理与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安排文章结构条理时:开头冗长、流水账、老三段或首尾不能呼应,抓不住重点,不会自然过渡等;处理材料与中心方面:生活面狭窄导致内容单调;内容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性;内容不能为中心服务,中心无法通过材料体现;不清楚一篇文章只能表现一个中心,中心分散或游移等。
学生写作能力的不足和缺陷,必然会在写作训练中得到反映。要全面了解全体学生及每位学生的写作情况,必须首先认真做好作文批改工作。当然,作文批改也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可尝试教师批改、学生批改(互相批改、轮流批改、小组批改等)。每次批改,教师必须善于发现、筛选、整理、归纳出学生习作中的常见病或带有共性的典型性问题,找准“毛病”才能“对症下药”——为作文评讲做材料上的充分准备。
㈡精选典型。作文评讲建立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认真批改的基础之上。面对大量的学生习作及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反映出的个别性、特殊性问题,可通过个别指导的形式予以解决;但批改中所发现的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病或带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必须进行作文讲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评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讲评例文必须精选,须最具典型性。例文必须具代表性,且通过比较的形式,可使学生加深记忆,生动、直观地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
㈢印发例文。针对许多教师作文评讲课上,挑一、二篇所谓优秀作文当堂念完了事的低效或无效现象,我们必须从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尊重科学规律,讲评材料(例文)尽量印发,一桌一份或人手一份——优秀作品可署作者姓名,问题作文则避免出现作者名姓,以保护学生写作热情。有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不自觉中的教学行为却无意中遵循了教育科学规律。印发例文,直观感受的方法,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提高作文反馈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步骤。
㈣分项指导。“作文讲评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写作训练中反映出的问题具有多样化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必须进行专题的分项指导,但应该注意的是:
⒈分项指导必须确定明确的各阶段作文反馈目标,“瞻前顾后”,长期目标与阶段性(中、短期)目标相结合。
⒉分项指导要有完整的序列性。如“让题目亮起来,让语言美起来,让感情真起来,让构思巧起来,让材料精起来 ”即为一种作文分项指导的有益尝试,有一定深入探究价值。
⒊分项指导注重解决学生写作的实际问题,指向明确,目标单一,讲求实效。每次重点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一次评讲,一个教案,一个主题。
⒋分项指导必须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循序渐进。即使在有效写作反馈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⒌分项指导不能因“指导”而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师生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发现、品评自己或身边同学作品中的通病或长处,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