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给予雾化治疗的9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C-ACT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且各时段较前一时段均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在各时间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3例(6.67%)不良反应,对照组共发生10例(22.22%),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短期与长期临床效果,减少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临床效果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1]。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小儿哮喘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等优势,但在雾化治疗中,需重视护理,降低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本研究对90例给予雾化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干预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给予雾化治疗的9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5.73±2.36)岁,病程2-20d,平均(6.91±2.57)d;观察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14岁,平均(5.85±2.41)岁,病程2-21d,平均(6.96±2.49)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分发药物与吸入剂、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剂,严密监测各项临床指标,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及家属小儿哮喘的疾病知识、诱发因素、应急处理方法、雾化治疗方法、效果、注意事项、正确操作方法、用药原则等,获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②心理护理:患儿因耐受性不足、疼痛不适等,情绪不稳,易出现哭闹烦躁甚至抵抗敌对等行为,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温柔、耐心、细致地鼓励、安慰患儿,获得患儿的信任,与家属进行沟通,采用患儿喜爱的事物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能够配合治疗。③雾化吸入前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雾化装置,患儿不足4岁时,需采用面罩式雾化装置,≥4岁且有较好配合度的患儿可选择喷嘴装置。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主要为半坐卧位或坐位,彻底清除患儿口腔中的痰液等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顺畅。指导家长雾化吸入剂需现用现配,吸入剂需配制为直径0.5-5.0mm的微小颗粒,便于顺利进入气道中,并可到达病变部位直接发挥药效。④雾化吸入中护理:指导家长正确连接并使用吸入装置,指导患儿正确呼吸,适当调节湿化液温度,合理调节吸入量,避免损伤患儿呼吸道黏膜。控制面罩与患儿面部距离,防止面罩遮住患儿眼睛。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避免发生意外。⑤雾化吸入后护理:及时帮助患儿漱口,清除口腔内药物,吸入器具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指导家长轻拍患儿背部20min左右,指导患儿排出气道内分泌物。指导家长合理调整患儿饮食、正确用药、加强锻炼,加强遵医行为。⑥出院随访:患儿出院后2个月内,每2周电话随访1次,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指导,2个月后每2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进行评估,总分为27分,分数越高,控制情况越好,电话随访时由医护人员指导患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测试。治疗依从性包括哮喘知识掌握、诱发因素预防、遵医嘱正确用药、坚持监测用药情况、应急处理、合理饮食6项内容,采用4级评分制,满分为24分,分数越高,治疗依从性越好,出院时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C-ACT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且各时段较前一时段均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在各时间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比较[(■±s ),n=45]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发生3例(6.67%)不良反应,1例霉菌感染,1例声音嘶哑,1例药物副作用;对照组共发生10例(22.22%),3例声音嘶哑,3例霉菌感染,1例心悸,3例药物副作用,P<0.05。
3、讨论
全程护理干预是在雾化治疗全程中,将护理措施、治疗后的饮食、用药、锻炼指导、雾化治疗遵医行为指导等贯穿其中,使护理与雾化治疗全程相融合,促进患儿的康复[3]。家长对小儿哮喘相关知识认知度的不足、用药规范性的缺乏、遵医用药行为欠佳、吸入方法的不正确性是影响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4]。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的相关知识认知及雾化治疗操作规范性;通过全程护理对患儿家长用药、配药、连接吸入器、协助患儿呼吸、合理饮食、吸入器清洁消毒、用药情况监测等进行指导与监督,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与治疗规范性,促进了药效的发挥,为长期治疗与护理提供了基础。通过心理护理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稳定患儿情绪,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了治疗依从性、治疗信心的提高,使雾化治疗效果更易发挥。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分析,全程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短期与长期临床效果,减少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燕.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2(7):85-86.
[2]邱惠仙,谌朝辉,陈兰珍.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85-86.
[3]陈静,徐玲,段银霞.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17,41(12):1332-1333.
[4]钟月英.全程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儿童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