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话题,从“提倡多思与首创,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方面进行了切近实际的阐述,对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创新思维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浅探
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也是新世纪队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按照新时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创新教育的尝试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而自觉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就小学生而言,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道源自生活的应用题,一个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
一、提倡多思与首创,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就小学生而言,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1.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2.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设计四个思考题: ①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③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④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例如,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 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 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