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大学生校园贷研究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校园贷研究及预防对策

作 者:张成满 (西南科技大学2016级刑法学研究生,四川 621010)

资助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Supported by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项目编号:17ycx028。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低门槛校园贷网络平台越来越多,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着无证经营、拿钱快、高利息、涉嫌各种犯罪等特点,本文拟通过对高校高利贷横行现象进行研究,剖析其背后社会、教育,法律缺陷等原因,提出预防校园网贷乱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贷;网贷原因; 网贷预防

一、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
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对民间借贷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近年出现了大量以高校学生为对象的借贷,如网络平台的借贷广告、私人借贷、网络销售分期付款等贷款。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其健康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学生私人贷款问题成为人们极其关注的一件大事。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数无证经营,流程简单,据笔者研究,一种是纯收息贷款,只需要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同步学生全部通讯录即可获款。另一种是网购贷款,即在网络上购买手机、衣物、奢侈品方式的校园网贷,这种网贷随着网络高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其操作简便,隐形的还款额度很高,贷款的学生根本无法察觉,例如很多网络购物平台采取贷5000扣1000的利息,真正到学生手里的只有4000元,然而学生仍需按本金5000元的标准分期还本息,经笔者计算研究,这种网购贷款的利息更高,贷款者还款结束时才幡然大悟,利息高出本金2倍左右。伴随着校园网络借贷滋生的是挑战人们道德底线和敏感神经的“裸贷”,2016年“裸条”事件照片及视频在某网盘上发布,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争议和关注,其中私密照及个人信息遭严重泄露者达到160人,牵连家庭成员遭到骚扰的不计其数。
校园网贷后期不只是高校贴吧、qq群等网站大量的催贷信,因不能偿还校园借贷最终误入歧途、放弃学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据调查,有多所高校出现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最终选择跳楼自杀的学生,因校园贷导致退学、休学、失踪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甚者导致家庭成员信息严重泄露而且负债累累。而目前在国内,仅有少部分学者将目光转移在大学校园网贷这个重要问题上,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一社会情况尚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
二、大学生校园贷的原因
大学生校园贷现象常见且乱象丛生,对校园贷款原因及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明确处理该类社会现象的正确途径和方式。
(一)网络平台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监管
校园贷平台种类可以分为单纯的线上线下平台,网络购物平台等。其中分期购物平台面向大学生购物需求,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创业等而设立,包括名校贷、投投贷等,而一些传统网贷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阿里巴巴等。与庞大校园网贷消费群体相对应的是,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 100 多家。[1] 信贷网络贷款P2P平台易操控少监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制造假象引发大学生的追捧,能够被纳入监管的平台屈指可数,相关法律规制也甚少,更加滋长了网络平台肆意放贷获取高利息的侥幸心理。初期的监管不力,伴随校园网贷滋生的便是骗取贷款罪、诈骗罪、组织卖淫罪等各色犯罪,例如很多校园贷款是引发的一条灰色产业链,“裸贷”一步步将借款人带入深渊,对无力还款的女生,胁迫其以“陪酒”、劳务等其他方式偿还。有些借款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受益者,某些女学生把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提供色情服务的线索和工具,从而寻求“客户”群体。由于这类平台缺乏监管,后续造成的灰色产业链危害不容控制,学生受到腐蚀的同时,对社会造成的蝴蝶效应影响也即将来临。
(二)校园贷流程简单,到账快
首先,校园网贷门槛相当低,在校大学生甚至不用签字,不用见面就可以轻松完成贷款。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网贷平台移动客户端,简单上传个人身份证、学籍资料信息,再花若干分钟视频签约,就可以短时间内获得上万元的网络贷款,甚至出现“30 分钟即可到账”平台。[2] 其次,作为一种拿钱快,省手续的网络借贷方式,与传统银行贷款、国家贷款、高校校园地贷款相比,传统的贷款手续复杂、审核严格、放贷时间较长,特别是很多高校、银行放款时间长,贷款短时间内不可能直接到达学生手里,这是校园网贷更加受到大学生青睐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校园贷的主要以大学生为对象,受害者年轻化,多数学生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成长观,在进入大学后,高涨的消费欲望使很多人不顾风险通过网络贷款来满足攀比心理。有多少网络贷款者就有多少的信息泄露,作为学生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比如一些“裸贷”案件中,受害者“裸条”信息极为详细,几乎包括借款女学生的身份证号、就读院校专业班级、家庭住址、亲友联系方式、辅导员联系方式等,甚至有的还包括支付宝账号及密码、手机服务密码等,曾经笔者因他人裸贷而遭受电话轰炸和短信谩骂,细思极恐。因此“裸条”涉及的隐私性极其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当安全受威胁时,许多借款人宁愿支付高额的本息也不愿意诉诸法律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校园贷的防治
综合对大学生校园网贷案件现状,原因,特点等综合分析,笔者提出对校园网贷粗浅的防治建议。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发挥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教育的影响作用,首先,学校、家长联动关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关注贫困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需求,以学校的各类资助及高校贷款解决学生棘手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思想。其次,学校及辅导员建立网贷学生数据库,对入库生定期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最后,家里贫困学生或者创业急需资金的学生,学校可以建立出面担保制度,国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机构,简化程序,缩短放款时间,减轻学生程序负担,同时加强学生诚信还款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诚信意识,形成健康的观念。
(二)加强对大学生校园网贷的监管和立法
为了规范借款人、放贷人、网络借贷平台以及其他相应人员出现的不良现象,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但仍有待加强校园网络贷款利息、业务及程序的监管和立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例如网贷平台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毋庸置疑,但行业内必须立下“规矩”,不能出现恶性竞争,企图通过降低门槛,无节制放贷、通过“裸条放款”等触及道德底线的形式吸引学生,违约后不得通过暴力方式催款。[3]立法机构应出台规范金融消费市场的详细条例,明确主体市场准入资格,明确惩处标准,对违法违规放贷的平台严加惩处,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对金融消费群体的保护。[4] 总体而言,校园高利贷团伙是私下交易的一条灰色产业链,绕过监管,容易引发系列的犯罪,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加强信贷网络监管和立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有超过 100 家网贷平台专注校园金融》,载 http://www.haoyyy.com/read.asp?id=256,最后访问日期:2016 年 5 月 12 日.
[2]吴臻颖:《议析校园网贷法律风险防范》,载于《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6月5日.
[3]向丽君:《浅析校园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载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4]张吉利: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载于《财政经融》,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