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传统文化课在党校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及原则

浅析传统文化课在党校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及原则

作 者:李雪琳 (青海省玉树州委党校 810100)

摘   要: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关键场所,在党校教学中积极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的研究,不仅符合十九大的要求与本质,并且也能够辩证的弘扬传统文化,对党校课堂教学以及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着重探究了传统文化课在党校课堂教学需要坚持的原则以及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党校;教学;原则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将传统文化列为教学首位,通过传统文化的讲解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此外,从本质上分析,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要扎根中华历史文化的土壤,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一、党校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艺术内容
(一)修身哲学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诞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在当前新的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执政考验,尤其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要求。在2014年习近平同志便强调党员干部要将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要严以律己,用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所以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需要将修身作为人生的关键词,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校课堂教学中,要提高传统文化课程所占比例,并利用传统文化理念指导学员学会自重、自省,使其能够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二)爱民思想
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中国自古便提倡爱民如子,其中在《群书治要》中便深刻阐述了视民如子、爱民如子的含义,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人民一词同样是最为突出的关键词,积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精神,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目前重中之重,在党校教学中传统文化课程便涉及到了爱民思想,这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也是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养以及能力的主要内容。
(三)用人之道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用人之道已经成为了认识人才、使用人才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形成了调动人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课程中,有关用人之道的内容众多,具有独特性,且大多数内容是从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治国理政中所归纳出来的,所以在党校课堂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尤其是对当前的领导者而言,这是提高领导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廉洁为官
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需要坚持廉洁的原则,真正做到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这不仅仅是提高党员干部自身修养的内容,并且也是构建反腐倡廉思想防线的基本原则。其中,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性质分析,人民群众利益大于一切,所以在执政过程中要贯彻为民的原则。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利用几千年的文化知识以及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让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克己奉公的集体主义精神,坚持社会公利精神,真正在未来的领导与决策中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二、党校课堂传统文化教学需坚持的原则
(一)实现传统文化的辩证分析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本,也是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力量,诚如上文所言,在新时期积极汲取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弘扬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才能真正促使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实。另外还需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正气。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还需要多方面辩证与分析,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缺陷,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民主性净化,发展民族自信心,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二)实现创造性转换
要想在党员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不可照搬照抄,不可囫囵吞枣,而是要实现创造性转化,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第一是需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使其相互适应,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第二是需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协调,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精华,并从时代角度出发赋予新的含义,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第三是要根据大众口味以及时代发展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剖析,尽可能采取广泛参与的方式。
(三)实现创造性发展
在党员课堂教学中积极集成传统文化,主要的目的与宗旨便是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相互结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改善,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第二是要从国情出发,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借鉴世界文明之精华,形成科学化的先进文化,对此笔者认为党校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文化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国情出发进行完善与吸收。第三四不仅要反对教条主义,还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无论哪一种模式,都需要谨慎对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全盘否认,也不可全盘接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校教学中传统文化课程占据的比例重大,党校教师需要认清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坚持古为今用,坚持取其精华,坚持去伪存真,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推动党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使众多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提高自身修养,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廉洁奉公,科学决策,真正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蒋文能. 试论党校教学及其评估的矛盾和困难[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14(02):40-45.
[2]吴玲. 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12-114.
[3]田燕. 体验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人力资源管理,2011(03):106-107.
[4]霍永刚,马和平. 加强党性教育 提升党校教学的核心价值[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05):36-38.